農民口語裏的「比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4726
颗粒名称: 農民口語裏的「比喻」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2月14日当代日报登载的農民口語裏的「比喻」。
关键词: 農民 地主 信心

内容

農民口語裏的比喻是很生動的。如:
   「刨倒大樹有柴燒。」
   「剜掉地主彎彎樹的根根。」第一句流行於老解放區。它一面表示農民不看輕敵人,不放鬆敵人,同時也表示他們對地主階級消滅後農民生活能提高這點有很清楚的認識,對勞動生產有很大的熱情和信心。第二句流行於四川。把地主階級比成「彎彎樹」,是象徵封建剝削關係的根深蒂固。「剜掉地主彎彎樹的根根」是說地主在舊社會裏的關係非常複雜,鬥爭起來要特別注意「挖根」。再如:
   「揭掉頭上的千斤罩,
   摔碎身上的鐵箍箍。」農民把封建勢力比成「千斤罩」「鐵箍箍」,是十分恰當的。再用上「揭掉」「摔碎」這兩個形象化的動詞,更顯出語言的積極意義和農民鬥爭意志的堅強性。再如:
   「把帝國主義踩在脚底下。」這個「踩」字一加,不是比說「萬惡的(無恥的或陰險惡毒的)帝國主義」含有更多的仇視、鄙視、蔑視的成分、而顯得氣魄浩大、更充滿勝利的信心嗎?農民感情眞摯,不會矯揉造作,因此愛憎的感情也格外強烈。
   所以在作家中,能學習應用農民口語裏的比喻,是能使文字生動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亚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