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淮河工作開始走上新的階段將由點與綫擴展到面的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4694
颗粒名称: 治理淮河工作開始走上新的階段將由點與綫擴展到面的治理
其他题名: 淮河全流域性的消除內澇會議决定今後除澇方針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治理淮河工作開始走上新的階段,將由點與綫擴展到面的治理,淮河全流域性的消除內澇會議决定今後除澇方針。
关键词: 會議 內澇 工作 地區

内容

(新華社蚌埠十一日電)治淮委員會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到二十九日在蚌埠舉行淮河全流域性的消除內澇會議。出席會議的有河南、安徽、江蘇三省的水利工程幹部與農民代表共三百人。這次會議標誌着治淮工作今後將由點與線的治理擴展到面的治理,開始了治淮的一個新階段。
   淮河流域的內河河道本來狹小,汛期雨量又很集中,加以一九三八年黄河泛濫以後,各河沿岸的排水系統絕大部分淤塞,在淮河洪水時期,往往因洪水宣洩不及,造成平原地區嚴重的澇災。治淮工程開始時,由於淮河洪水對全流域的威脅最大,所以首先解决防洪問題,兼顧排水,有重點地整理河道和培修堤防。兩年來,事實證明這個治理方針是正確的,淮河流域「小雨小災」的情况已基本消除,「大雨大災」的情况也減輕了。拿安徽濉河流域來說,今年汛期雨量和一九四九年相等,但是今年澇災面積已減少一半多。治維工作現在已有兩年基礎,積累有不少施工經驗和勘測資料,培養出相當數量的技術幹部和行政幹部,因此有力量進一步較普遍地解决全流域的內澇問題。
   這次會議曾全面地研究淮河流域內澇情况,認爲淮河流域整年雨量仍不够農田需要,平原地區在汛前常常缺水。因此,會議確定除澇的方針是以蓄水爲主,某些地區可以蓄洩兼籌。會議根據不同地區提出不同的治理方法,歸納爲:(一)在各河上游山地和地勢較高地區,採取造林、栽草、造穀坊、梯田、條堰壩、作水庫,以及全面進行深耕、挖溝和推行畦田耕作法等辦法,使降下的雨水全部或大部爲地面吸收,以減少地面逕流,減少中下游的水量;(二)在一般地區,蓄水和排水並重,高處以蓄爲主,低處建立排水系統,控制排水溝口,使能排能蓄,便於抗旱;(三)低窪地區可挖溝抬田,建立溝汕圩田制度,利用溝洫窪地蓄水,或改旱田爲水田。
   這次會議對消除內澇工作的步驟和領導等問題也作了討論。與會代表一致認爲內澇工程非常複雜,和廣大羣衆關係十分密切,必須使除澇成爲羣衆性的運動,才能保證工作做好。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