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感動是不夠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4474
颗粒名称: 光感動是不夠的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2月11日,当代日报登载了眞正爲英雄事蹟所感動的人,就應該在感動之後向英雄學習。而且,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在實際行動上。
关键词: 英雄事蹟 感動 實際行動

内容

最近的報紙上,發表了好幾篇感人至深的朝鮮通訊。我們看到:志願軍的英雄戰士們,爲了保衛祖國,保衛世界和平,與侵略者英勇進行戰鬥,不惜犧牲一切,甚至從容地獻出自己的生命。如以肉體塞住敵人槍眼的黃繼光,以負傷的身體當作機槍射擊台的陳治國,為了完成整個戰鬥計劃、忍受烈火焚燒肉體痛苦的邱少雲……,這些優秀的中國人民的兒子,爲祖國人民流盡了他們最後的一滴血。他們所做的事情,眞是驚天地而泣鬼神,足使全中國人民、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肅然起敬。
   很多的人看了這幾篇血寫成的通訊,感動得不得了,甚至流下淚來。這是基於對「我們最可愛的人」的高度崇敬的心情所發,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們悲痛任何一個和平戰士的犧牲,可是我們又以祖國培育了這樣的英雄人物而感到驕傲自豪。毫無疑問,他們將和所有爲抗美援朝而英勇犧牲的烈士一樣,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裏。
   不過,光是感動,是不够的。我們更應該把他們的英雄榜樣來檢查自己的思想、作風,下定决心,學習他們熱愛祖國、不計個人的高尚品質。好些人考慮問題和工作時,常常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他就並不是那樣身心愉快地犧牲個人利益去服從集體利益,恰恰相反,倒是不適當地强調個人利益,想盡方法要集體來服從自己。這種自私自利的個人主義人生觀,與集體主義的革命人生觀是毫不相同的。這種不正確的人生觀,我們必須隨時注意,自覺地加以改造。
   試想一想:黃繼光、陳治國、邱少雲……這些英雄人物,爲了國家和人民利益,犧牲生命尙在所不惜,我們還有甚麽不可犧牲的呢?
   眞正爲英雄事蹟所感動的人,就應該在感動之後向英雄學習。而且,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在實際行動上。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