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維埃軍隊歌唱藝術的旗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4413
颗粒名称: 蘇維埃軍隊歌唱藝術的旗手
并列题名: 蘇軍紅旗歌舞團介紹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2月10日,当代日报登载了紅旗歌舞團是在蘇維埃年代中誕生的,歌舞團整個創造性的活動,密切地結合着勞動羣眾的生活,承繼着民間藝術和俄羅斯古典藝術的最優秀的傳統。
关键词: 紅旗歌舞團 民間藝術 古典藝術

内容

歷史上從來沒有見過像我們蘇維埃國家那樣藝術與人民生活、與他們的利益緊密結合的例子。
   由布爾什維克黨的英明政策指導的蘇維埃藝術成爲我們人民精神生活發展的強有力的因素。它幫助以崇高的精神品質進行敎育,幫助蘇維埃人們進行爭取全世界的和平與民主的鬥爭,進行在我國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鬥爭。
   蘇維埃藝術在列寧、斯大林關於文學與藝術的思想性與人民性的命題的基礎上,與整個蘇維埃文化的發展規律相適應,按社會主義的內容與民族的形式,並運用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的方法來發展,已獲得顯著的成功。
   聯共(布)中央關於意識形態問題的决定,日丹諾夫同志關於文學與音樂的言論,在蘇聯人民中引起熱烈反響的一些「眞理報」與「文化與生活報」上關於戲劇批評家中反愛國主義的集團的論文,都在蘇維埃藝術面前打開了寬廣的前途,引導它獲致新的成就。
   以A·B·亞歷山大羅夫爲名的蘇軍紅旗歌舞團是蘇聯最負盛譽的藝術團體之一。這個團體的創作路綫可以作爲蘇維埃演出藝術爭取思想性、人民性與高度的藝術品質,爭取現實性、愛國主義與社會敎育意義的鬥爭的範例。
   關心於發掘與培養人民天才的蘇維埃國家,對於藝術範圍內一切足以使藝術豐富與保證它進一步發展的新的萌芽,都給以特別的關切與支持。蘇軍的紅旗歌舞團是許多幼芽中的一個新幼苗,它替蘇維埃的演出藝術的新風格打下了基礎。
   紅旗歌舞團產生於蘇聯軍隊,並與它一起發展。(按:該團於一九二八年成立)紅旗歌舞團的出現是與蘇聯人民於歷史性的斯大林五年計劃實現時開始的巨大的勞動與文化的高漲有機地關聯的,它是蘇聯軍隊文化增長的直接的結果。
   蘇維埃軍隊是新型的軍隊。它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利益與全體蘇維埃人民的利益的緊密聯系與一致,以及它思想上與精神上的團結。蘇聯軍隊受着列寧——斯大林思想的敎育,在與祖國的敵人的戰鬥中受過鍛鍊,已成爲世界上最强大的軍隊。它是英勇與共產主義精神的偉大學校,而同時是先進蘇維埃文化的苗圃。
   與蘇聯軍隊具有組織關係的紅旗歌舞團自從開始活動以來,一直在蘇聯戰士的生活中、在他們的精神風格中汲取靈感,並將構成蘇維埃軍隊的顯著特點的對祖國與黨的無限忠誠、思想性與道德上的純潔、英勇與樂觀精神吸收到它的創作中。
   歌舞團的創立者A·B·亞歷山大羅夫說過:「我們的歌是紅軍的聲音,紅軍的豪爽,紅軍的剛毅,紅軍爲保衛我們美麗的祖國的邊疆、偉大列寧—斯大林的事業而流最後一滴血與吐最後一口氣的决心。」
   蘇聯軍隊享有着全體蘇聯人民無限的熱愛與尊敬。因此那些反映蘇維埃愛國戰士的高貴形象的歌曲也就極受歡迎。
   紅旗歌舞團一開始就規定着它的創作路綫的令人鼓舞的崇高的目的,在於利用蘇聯軍隊中的日常歌曲,歌誦它的英勇業績與對祖國的偉大的歷史性的貢獻,並使這些歌曲成為人民的財產,幫助蘇聯作曲家與詩人創作藝術上高超的新的歌曲,反映在新的情况下蘇聯軍隊的事蹟與風貌。
   歌舞團致力於發展蘇維埃的羣眾性的士兵歌唱的經常而緊張的工作,有助於製作新的優秀歌曲。歌舞團的最卓越的歌曲已成了蘇聯作曲家與爲歌曲作詞的詩人們創作的榜樣。
   紅旗歌舞團的作品例如關於斯大林的歌曲,「蘇軍之歌」、「神聖的戰爭」、「沿着平原、沿着高山」、「列車之歌」、「愛好蘇維埃政權的人們」、「從邊疆到邊疆」、「散步在烏拉爾區夏伯陽英雄城」、「在保衛祖國的戰鬥中」等,以及其他有關的活動,都獲得了廣泛的讚揚,而且成為蘇聯的軍隊與人民的眞正的精神武器。
   紅旗歌舞團演出節目的顯著特點是它的現實性、思想性與多樣性。
   紅旗歌舞團的活動與蘇聯人民和軍隊具有緊密的聯系,它致力於反映國內發生的一切最重要的事件。
   歌舞團的演奏的歌曲擴大了偉大蘇聯人民豐富的精神領域。歌舞團多種多樣的演出節目包含着蘇維埃時代的歌曲與民間的和古典的作品。它的演出節目成爲嚴格選擇作品的典範。被選的作品一定內容上要求有思想性與藝術性,在形式上要樸實與明快、爲廣大羣眾所接近。
   致力於編製演出節目的紅旗歌舞團爲紅軍的一些歌謠與民間舞蹈的搜集與加工奠定了基礎。舞蹈在紅旗歌舞團正像歌曲一樣是顯示與反映蘇軍戰士形象的方法。爲了這一點,紅旗歌舞團在過去二十年間曾進行着舞蹈的演出。蘇聯士兵舞蹈的製作是紅旗歌舞團巨大的功績之一。
   紅旗歌舞團不斷地注意着蘇聯戰士們的形象,在歌曲與舞蹈上尋求最大的藝術上的眞實性與內容來反映戰士們,並致力於獲致自己藝術上的樸實、明朗與生動。它已構成了獨特的演出風格。這種風格的主要特點是高度的思想性,愛國主義,演出思想中充足的政治意義,巨大的感情,表現組織性、英勇與實際精神的成分。這個風格已成爲以紅旗歌舞團爲領導者的所有軍事歌舞團的模範。
   在歌舞團的演出中,民歌與古典的合唱顯得有了新生般地生動而有力。俄羅斯的民歌——「噯,我們在回答」、「伏洛皮也夫斯基山」、「綠色森林媽媽你別鬧」、「卡林加魚」等都獲得了非常的表現與力量。羅賓什吉恩的歌劇「惡魔」中合唱□「夜」,佛爾第的歌劇「利哥列托」中的合唱曲「靜些、靜些」等的演奏,在演出思想的確切與技巧方面,成爲受人喜愛的歌壇的榮譽。
   紅旗歌舞團的演出任務經常與藝術作品的思想內容緊密地聯系的。
   要求自己的藝術接近生活,使它儘可能眞實,形象化與容易了解的意願,使歌舞團在舞台上的合唱能做到最充分與有效的利用。紅旗歌舞團的創始人A·B·亞歷山大羅夫認爲合唱團不應該是無差別的靜的羣衆,合唱團應該是用歌唱的言詞與音樂展開的行動中的生動的參加者。看紅旗歌舞團的合唱,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整個團在行動中的生氣勃勃,而且看到它的每一個個別演員的生氣勃勃的一份。
   紅旗歌舞團「沿着平原,沿着高山」一歌的演唱可以作爲最充分運用所有表情可能的範例。整個合唱按曲子模仿前進的步伐的節拍進行,加以演唱者有力的表情,構成聲音接近與遠離的幻象,這種樸實的演出上的處理在聽衆方面引起着不僅是聲音的,而且是視覺的形象。生活上的眞實與演唱的眞摯做到了這種程度,使歌曲獲致着特別的聲音起伏與遠揚。獨唱,合唱的聲音的彈性使人們感覺到這游擊隊歌曲內所包容的巨大的內在的力量。
   紅旗歌舞團的活動對於聽衆與演出者們具有巨大的思想與藝術的敎育意義。在紅旗歌舞團剛成立的年代,蘇聯舞台上職業性的藝術只走了第一步。這時期在舞台上沒有思想性的,不關心政治的,低級的、鄙俗的作品也還有它們的地位。紅旗歌舞團以它戰鬥的、有思想的與布爾什維克的藝術激烈地反對資產階級的鄙俗的影響所造成的現象
   一九二九年間「紅星報」的論文之—,曾把紅旗歌舞團的出現比擬爲吹拂在劇場裏的「清新的革命之風」,也就是這個道理。工人與士兵觀衆們對於紅旗歌舞團采聲的所以如此熱烈,是完全可以了解的。
   歌舞團健康的藝術思想的創作基礎、歌舞團歌唱中的愛國主義,現實性和通俗性,演員們高度的技藝□所有這一切使整個歌舞團的全體人員得到了國內外廣大的歡迎。
   二十年來,歌舞團曾在蘇聯各個共和國上演過,幾乎走遍了蘇□所有的軍區,訪問了我國一些最遙遠的角落,推廣了歌舞藝術中一些最優秀的典型。庫頁島、濱海區、伯力邊區、外巴依卡里、中亞細亞、高加索、烏拉爾、西伯利亞、白令海與巴倫支海的北極海的沿岸一帶、波羅的海沿岸、頓巴斯、俄羅斯共和國中部諸省——這些都是紅旗歌舞團巡迴演出的路綫。歌舞團曾訪問過法國、捷克斯洛伐克、蒙古人民共和國、保加利亞、波蘭、羅馬尼亞、匈牙利、芬蘭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國。
   二十年來,紅旗歌舞團爲蘇維埃軍隊中的戰士們與爲我國的勞動人們舉行的音樂會已數以千計。
   紅旗歌舞團是在蘇維埃年代中誕生的,是在藝術在列寧—斯大林偉大的黨的領導下已成爲全體人民與國家的事業的國度裏誕生的。歌舞團整個創造性的活動,密切地結合着勞動羣眾的生活,承繼着民間藝術和俄羅斯古典藝術的最優秀的傳統。(于友譯)
   (按:本文譯自蘇聯國立藝術出版局一九五一年所出版的「蘇軍紅旗歌舞團」一書,爲該書的第一節。)每逢星期三出版第二十二期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于友
责任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