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蘇聯賣貨員對待消費者的誠懇態度和負責精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4318
颗粒名称: 學習蘇聯賣貨員對待消費者的誠懇態度和負責精神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2月9日当代日报登载的店員學習蘇聯賣貨員對待消費者的誠懇態度和負責精神。
关键词: 賣貨員 服務 態度

内容

過去我們店員一般都認為學習蘇聯的先進工作法,只有產業工人弟兄才辦得到。至於店員所做的這種賣貨工作,實在沒有什麽好改進。這次通過「中蘇友好月」活動,使我糾正了上述的想法。認識到蘇聯賣貨員那種關心消費者的要求,和耐心而又誠懇的服務態度,就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
   蘇聯國營或公營商店的賣貨員,因為明確了自己是溝通社會主義國家生產與消費間的橋樑,是站在一個與產業工人同樣重要的崗位上,所以工作都是十分負責。他們不是被動的等待消費者的要求,而是主動的去了解消費者的需要,盡一切可能給以滿足。例如莫斯科郊外第三十一號食品商店,就經常召開消費者的會議,細心聽取他們的意見,不斷改進工作,因此這個商店獲得「模範服務商店」的稱號。
   又如莫斯科——噸巴斯鐵路職工會合作社第五號商店的全體賣貨員,在運進貨品時每一件都要詳細檢查,所以交給消費者的貨品都是完好無損的。他們隨時研究消費者的需要和愛好,克服了消費者因買不到所需要的物品而不高興地走出商店的現象。在陳列貨品上他們也時常動腦筋,例如起先貨物陳列得距消費者很遠,使大家不易辨別、挑選,後來發覺這缺點立刻就改進,把貨品盡量陳列在便利挑選的地方。此外,他們還細心地向消費者介紹貨品的優缺點。因此這個商店在兩年中沒有聽到消費者對他們提出過任何不滿的意見。
   回頭看看我們自己,很少有人細心研究顧客的需要。貨物陳列在那裏,顧客要就買去,不要就算了。當一個顧客失望地走出店堂時,從前我們心裏還不高興,認為他「空勞勞」來翻一回,現在至多也只是不擺臉孔而已。看了蘇聯賣貨員的工作方法,就覺得我們的工作實在需要大大的改進。這是我一點初步體會,希望同志們能提出更具體的意見,彼此啓發、幫助,以便更好的改進工作。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