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口」在蘇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4140
颗粒名称: 「三岔口」在蘇聯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2月6日当代报登载舞劇「三岔口」的介绍。
关键词: 舞劇 「三岔口」 藝術

内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靑年文工團在莫斯科、列寧格勒和蘇聯其它城市的演出,不僅非常有趣,而且是大有敎益的。眞的,資產階級「學院派」讀本和音樂入門直到今日仍精於尋求證據,來證明中國古典音樂完全不適於歐洲人的耳朶,可是我們以及不久前柏林聯歡節(指第三屆靑年聯歡節)的參與者,却曾以無比的愉快聆聽了中國的民歌、現代中國作曲家的作品,用紀元前三世紀發明的樂器所演奏的七世紀作曲家的作品,使我們深爲讚賞。從這些事實看來,西歐的權威們是多麽可笑!
   這裏我們將不談美麗的「撲蝶舞」,在這個舞中,主角穿着淺綠粉色舞衣,酷似飛舞的蝴蝶,宛若從中國古典畫家的版畫上飛下來一樣。我們也不想描寫壯麗的「紅綢舞」,在這個舞中,火把一樣的綢子猶如火舌一樣。但是關於舞劇「三岔口」必須詳盡地加以敘述;這是人民藝術的眞正傑作!
   這個驚人演出的情節,槪略地說起來是這樣。一千年以前一個著名的爲人民所愛戴的將軍(指焦贊),在被發配的途中,一個英俊勇敢的靑年(指任堂會)暗地伴送着他,爲的是保護主人翁免遭意外的危險。將軍投宿在三岔口的店房,那個青年也在那裏投宿,住在將軍房間的隔壁。但是店主人也是在護衛着將軍,他把那個靑年當作了強盜。而靑年也懷疑三岔口的這個店房是個祕密的匪窟。由於這個誤會在舞台上演出了一場藉助於表情的、舞蹈和武打的場面。
   小銅鑼一聲跟一聲尖銳而緊張地敲擊着。隨着這個銅噪子「敍述者」的聲音,身穿白衣,背佩長劍,身材修整的靑年,出現在舞台上。
   店主穿着色彩深黯的服裝,頭上戴着黑色的軟帽,應客人的召喚一躍而出,做出謎一般玄妙的跳躍姿勢,這樣丑角的演員還是我們以前沒有看見過的。舞台上表演着相互的猜疑,滑稽極了。
   當穿白衣的靑年仔細關好了其實並不存在的門栓,正在桌子上安排睡覺的時候,店主出現了。在濃厚的黑暗中(這是在被照射燈和千萬盞燈光照得通明的柴闊夫斯基歌劇院裏!)他手執利劍,悄悄地不住左顧右盼,「撬開門」進入屋子,小心翼翼地跨過並不存在的門檻。店主從熟睡的武士身子下面抽出了他的寶劍。靑年驚起在黑暗中進行戰鬥,刀劍□□作響,敵對者雙方相互慌亂地衝撞躱閃。
   眞了不起,坐在燈光耀眼的大廳裏的觀衆,竟完全相信交戰者是在黑暗之中,——演員們創造出來的幻象是如此的完滿。穿着白色的飄舞着的服裝的靑年猶如火箭一般凌空而起,店主屛聲息氣地像貓一樣跳到桌子上。最後,在戰鬥的喧囂聲中將軍出現了。全劇就在大家滿意的情形下結束了。
   「三岔口」的演員們張雲溪、張椿華、張世桐的技藝之和諧圓熟,不能不令人驚歎。動作的摹擬、姿態、舞蹈、自己的身體操縱自如——這一切都達到了眞正完善的境地。中國偉大而古老的默劇和舞蹈藝術已無可爭辯地進入了它自己新的、光輝燦爛的時期。
   (殷野譯自「星火」雜誌,原題爲「中國靑年藝術大師」)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