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交通三廠職工在「中蘇友好月」中掀起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的熱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960
颗粒名称: 省交通三廠職工在「中蘇友好月」中掀起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的熱潮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地方國營浙江省交通公司第三厰職工,在「中蘇友好月」中,通過第一階段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的評獎工作,已掀起一個學習和推廣蘇聯先進經驗的熱潮。
关键词: 推廣 蘇聯 經驗

内容

(本報訊)地方國營浙江省交通公司第三厰職工,在「中蘇友好月」中,通過第一階段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的評獎工作,已掀起一個學習和推廣蘇聯先進經驗的熱潮。
   交通三廠工人經過「三反」運動,在普遍提高覺悟的基礎上,先進的工人們曾努力學習運用蘇聯的先進工作方法。車工王瑞賡首先學會蘇聯的多刀多刃切削法,原來車一只銅套,用一把刀要經過卡鉗卡,銼刀銼等手續,一共得化二十分鐘,現在用內外兩把刀一齊切削,只要八分鐘,效率提高了一倍半,成品質量也比原來好;車工葉水木更改用了三把刀來切削汽車剎車總幫活塞,使工作效率提高了三倍。車工姚龍光切削福特鋼板肖子和羅絲,原來一把刀車一只,每只要車四十五分鐘,現在改用了雙刀,使工作時間減少到十九分鐘。車工組長沈志淸把車銅套的雙刀技術又提高了一步,改進為靈活雙刀,可以隨便拆用,不受限制,每只銅套車製時間又從八分鐘降低到了五分鐘,並很快敎會學徒田晉發。由於工人們學習情緒很高,在半年中,全車工組就普遍學會了這個蘇聯的先進工作方法。銅工組的銅工邱關全、駱德發等,也學習運用了蘇聯先進工作方法——流水作業法,使按裝木炭爐的工作從原來每輛三十四小時降低到二十六小時。由於運用蘇聯經驗後生產效率大大提高,啟發了所有不同工種的工人也開動腦筋改進了工具或操作方法,如鉗工宋張富設法利用汽車舊廢料製成絞羅絲的機器,代替了原來用人工絞的方法,提高生產效率兩倍半。
   「中蘇友好月」活動開展後,該廠工人接受了學習蘇聯的敎育,對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的信心與熱情更加高漲,爲了鞏固旣得成績和進一步地把工人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的熱情發揚起來,該廠領導上乃於十一月廿一日晚上舉行了評獎大會。當場對學習蘇聯先進經驗有成績或在工作中有創造改進的二十六名先進工人和兩個先進小組給予獎勵。受獎代表沈志淸在會上感動地說:「我們今天這種光榮是和蘇聯老大哥大公無私地把先進經驗敎給我們分不開的,我們為了保持這份光榮,應該繼續打破保守思想。」他並當場保證進一步學習蘇聯先進生產經驗。(通訊員尹鎭亞、宋光明)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