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的拉迪尼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911
颗粒名称: 現實生活中的拉迪尼娜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拉迪尼娜來到中國以後情況。
关键词: 拉迪尼娜 中國 情況

内容

自從扮演「幸福的生活」中畢百靈的蘇聯人民演員、斯大林獎金獲得者拉迪尼娜來到中國以後,她的千百萬忠實的中國觀衆都希望看看在現實生活中她是怎樣一個人物。
   拉迪尼娜是千千萬萬蘇聯觀衆和國外觀衆所熟知與喜愛的人民演員,她具有蘇聯人民所共有的那種崇高的品質,同時,更具有一個藝術家所特有的動人的風格。她是一個很美麗的人,金黃色的頭髮,清秀的容貌,在她不時露出的微笑中洋溢着獨特的才能和巨大的內在力量。她的胸前掛着一串光爍的金光閃閃的勳章。她曾榮獲勞動紅旗勳章,得過五次斯大林獎金。使她獲獎的五張影片都是我們曾經看過的,那就是「幸福的生活」、「拖拉機手」、「牧場風光」、「西伯利亞交響曲」和「未婚妻」。
   從她的談話裏,我們知道卓越的藝術家拉迪尼娜是遙遠的西伯利亞一個農家的女兒。蘇聯的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使她充分發揮了才能,得到了今天的成就。
   當拉迪尼娜還是一個小學二年級生的時候,就參加了學校的課餘演劇活動。並且開始幻想成爲一個女演員了。但她第一次登台時却並不是作一個演員,而是提詞的人,因爲這個小姑娘是全校一個出色的朗讀者。拉迪尼娜回憶那時的情景說:「可是,我是幻想着當演員的。當我在『帶着表情』、帶着眞摯的感情去提詞時,實際上我是存提詞的小棚裏扮演了劇中全部角色。」
   不久,她的樸素的願望實現了。她居住的那個小城阿臣斯克的地方劇團還請她去扮演一個兒童角色,她演得很好。以後,她逐漸成爲當地一個很好的小演員,不僅在學校的演出上博得喝采,就是在阿臣斯克話劇院中也常常扮主角,
   有一年,著名的女演員巴拉托娃來到了阿臣斯克。她發現了拉迪尼娜的天才,並建議她到莫斯科去接受戲劇敎育。但是拉迪尼娜的父母反對女兒從事舞台工作。因此,十六歲的姑娘只好去到西伯利亞一個鄕村去作女敎師。
   第二年春天,拉迪尼娜給莫斯科戲劇藝術專門學校寫了一個申請書,很快地她就接到了准許參加考試的通知。於是,滿懷着興奮與虔誠,拉迪尼娜走上了國家給她鋪好的大路。到了莫斯科,她考入了藝術專門學校的演員系。當時她的心裏是怎樣的感覺,拉迪尼娜在十幾年以後主演「牧場風光」時,充分在格拉莎的表情中體現出來。她說:「和格拉莎完全一樣,乍到莫斯科,覺得自己的眼睛都明亮起來了。」
   在藝術專門學校,拉迪尼娜辛勤地學習着。從二年級起,學校就把她作爲最有才能的學生派到舞台藝術大師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聶米羅維奇、丹欽科所領導的藝術學院去實習。在這期間,她扮演了許多角色。當高爾基的小說「二十六男與一女」搬上舞台時,她又扮演了其中塔娘的角色。有一次在排練的時候,高爾基本人來了,他誇獎了拉迪尼娜,給這年靑的女演員增加了無限創作的信心。
   一九三八年,她和傑出的電影喜劇大師培利耶夫第一次合作,拍出了「未婚妻」影片。她在這個音樂喜劇片中創造了令人喜愛的先進集體農莊女莊員瑪琳卡的鮮明形象。不久,她又主演了「拖拉機手」。這個影片中的女主角瑪麗亞娜。巴揚的形象包含着蘇聯婦女的許多典型特徵——她們崇高的感情、純潔的心靈、堅决的意志和對創造性勞動的熱愛。一九四一年,她主演「牧場風光」裏的勞動英雄格拉莎。拉迪尼娜每天和養猪女們生活在一起,幫助她們照料猪羣,最後,成功地塑造了格拉莎的豪放的俄羅斯性格。在衛國戰爭中,拉迪尼娜和所有的蘇聯藝術家們一樣,投身到殘酷的鬥爭中。在有關偉大衛國戰爭的一些影片裏,她給觀衆創造了直接從集體農莊、從工廠、從學校奔赴前綫、爲保衛祖國的自由和獨立的英雄婦女的形象。她在「區委書記」裏扮演了一個女游擊隊員,在「戰後晚上六點鐘」扮演的是幼稚園的領導人。在這兩個片子裏,拉迪尼娜以她的莊嚴、勇敢和不屈不撓代替了過去的歡欣、活潑與無憂無慮。因爲在現實生活裏,蘇聯婦女爲了保衛她們幸福的生活正在英勇地反抗着法西斯的侵略。
   戰後的幾年,那些經歷了戰爭的考驗與災難的蘇聯婦女們從戰場上又回到她們美好的日常生活裏來了。她們完整而純潔的天性已經變得更爲美好了。天才的演員拉迪尼娜扮演的角色也就更爲崇高豐滿了。一九四八年的「西伯利亞交響曲」和一九四九年的「幸福的生活」都是具有這個特點的。在「幸福的生活」裏,畢百靈不僅是一個集體農莊的女主席,同時更重要的是她的道義上的勝利乃是正在發展中的不可阻擋的新事物的勝利。拉迪尼娜刻劃了一個聰明、有意志的婦女形象——一個使一個人服從社會的、視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的婦女的形象。
   拉迪尼娜告訴我們,當她知道要演畢百靈的時候,她就搬到庫班集體農莊去住了。她每天觀察自己的人物怎樣說話,怎樣走路,學穿那裏姑娘們穿的裙子,和她們在一塊工作,體會她們的思想感情。爲了學騎馬,她曾整天呆在馬棚裏和飼馬員談話。拉迪尼娜是那樣地重視這些事前的準備工作,以致平常說話都改了庫班的口音,惹得她的兒子對她說:「媽媽,您還是用媽媽的語言和我說話吧,不要用畢百靈的語言。」同時,因爲她常常拉着飼馬員問這問那,弄得那位飼馬員都有點煩了,對她說:「是不是戲演完了,你就打算到馬棚來工作了?」
   拉迪尼娜說:「藝術是一種無情的東西,它要求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前進。一個演員要在生活中經常地細心地觀察一切,鍛鍊自己。等到到了攝影場,材料都成熟了,除了拍戲而外,再想準備什麽是太晚了。」
   因爲我們所看到的拉迪尼娜的片子都是屬於音樂喜劇類型的,於是有人提出了問題——「蘇聯的喜劇片子有什麽特點?」拉迪尼娜中肯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她說:「蘇聯的喜劇是肯定正面性格,表現樂觀主義愉快的情緒。」她的話使我想起蘇聯喜劇影片裏的主人公都是具有豐富的內心情感生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甚至在他們陷入可笑的境地時,曲們還更充分地展示出自己絕妙心靈的美麗與崇高。像在「幸福的生活」裏,畢百靈固然是體現着一切新的與進步的人物;但代表着某些保守和落後因素的英雄也是一個另有許多優點的正面人物。因此,出現在蘇聯的喜劇裏的,沒有一個遭受惡意諷刺的否定人物。我們人民內部是採取批評與自我批評來向落後作鬥爭的。拉迪尼娜又說:「在這種情况下,一個喜劇演員就須用更認眞的態度來對待生活和創作角色。因爲以草率的或不適當的誇張來創作喜劇人物不僅引不起人笑,而且會惹人討厭的。我們蘇聯有一句格言:『笑話是更嚴肅的。』也是這個道理。」
   大家都很喜歡她歌唱,關於「怎麽才能把歌子唱得更動人?」這一個問題,她懇切地說:「想要歌子唱得使人喜歡,歌曲本身好固然是一個條件,但與角色性格相合也是很重要的。『幸福的生活』裏的『你從前是這樣,現在還是這樣』之所以那麽受人歡迎並不是我唱得好,而是它鮮明地表現了畢百靈的性格。」
   在我們和拉迪尼娜談話的時候,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我們感到她不僅是一個具有高深政治與藝術修養的人,同時也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她聽說中國的觀衆稱她爲最崇敬最喜愛的演員時,她說:「受你們的喜歡,我感到非常幸福,但說到崇敬我是不敢當的。在蘇聯,像我這樣的人是很多的。你們的稱讚應該給予比我現在更有成就人。」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蕭鳳
责任者
拉迪尼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中國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幸福的生活」
相关作品
「拖拉機手」
相关作品
「牧場風光」
相关作品
「未婚妻」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