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一歲的發明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836
颗粒名称: 一百零一歲的發明家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百零一歲的發明家馬哥墨德·安吉也夫簡介。
关键词: 發明家 馬哥墨德·安吉也夫 簡介

内容

在蘇聯無論是年靑人還是老年人都在盡自己的一切力量爲祖國、為共產主義事業工作。而國家對每一個有貢獻的人,都給予應得的榮譽。今年,蘇聯就有一個一百零一歲的老集體農莊莊員,因爲發明了一種新的農業機器,得到了斯大林獎金。
   這個老發明家叫馬哥墨德·安吉也夫,是阿塞拜疆沃羅希洛夫集體農莊的莊員。在池們這個集體農莊所在的地區出產很多榛子。可是每年摘下榛子後加工製造總要費很多勞動力。因為榛子外面緊包着一層綠色外殼,非得把這外殼剝下來,榛子才能去加工。在以前,人們都是用手剝,一個老手兒一天頂多只能剝出三十公斤的榛子。安吉也夫他用了五年的工夫,創造了一種用電動機帶動的機器,使用這個機器在八小時之内就能剝出五六噸榛子。這種機器現在已經被蘇聯各處種植榛子的國家農場和集體農莊所採用,節省了無數人力。蘇聯政府對安吉也夫的發明給了很高的評價,决定給他斯大林獎金。
   現在這個老莊員的名字已經傳遍全國。蘇聯各地許多集體農民、發明家、大學生都紛紛寫信給他,請他講剝殼機的構造情形。安吉也夫自己更高興了,他雖然過了一百歲,可是還是朝氣勃勃,挺有精神。他在領到五萬盧布的獎金以後,立刻去買了一輛載重汽車送給自己的集體農莊。現在他又在着手設計一種捆菸葉的新機器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