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民間歌舞藝術的榜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827
颗粒名称: 發展民間歌舞藝術的榜樣
并列题名: ——訪蘇聯藝術工作團團員、歌舞家塔馬拉·哈儂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2月2日,当代日报刊登蘇聯藝術工作團團員、歌舞家塔馬拉·哈儂個人簡介。
关键词: 塔馬拉·哈儂 個人 簡介

内容

蘇維埃的藝術園地,宛如一座百花爭妍、璀璨瑰麗的花園,各民族的藝術花朶在蘇維埃的國土上茁壯成長,放着輝煌絢爛的光彩。塔馬拉·哈儂的歌舞藝術是蘇維埃藝術園地中一朶美麗的花。哈儂的具有濃厚民族風格的載歌載舞的藝術形式,表現着蘇聯人民在蘇維埃制度下的幸福,和那追求更美好的明天的熱情勞動,充分體現着民族歌舞藝術的優美創造。
   塔馬拉·哈儂是蘇聯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人民演員,蘇聯各種民族歌曲及舞蹈表演者。當記者訪問哈儂時,她談着發展民間歌舞藝術的豐富經驗。
   她生長在烏茲別克的費爾卡那盆地,這個盆地有着綺麗秀美的風景,人民性喜歌舞。但是在十月革命前的帝俄時代,人們歌唱的是悲鬱的曲調;封建和神權思想統治着這個山明水秀的鄉土。哈儂就誕生在這樣的年代裏。
   哈儂自幼就喜好歌舞,並且富有表現的才能。她摹倣她幼時所接觸到的木偶戲中的歌舞,並能逼眞地表演人們的動作和表情,因此她十二歲時就參加了塔什干的歌舞團。
   哈儂在歌舞團中學習着各方面的民間藝術,但是她所學到的烏茲別克民族歌舞却不能上演。當時的環境是非常惡劣的,封建與神道的反動勢力像巨石般壓着人們,婦女必須帶着面紗,提倡維新的人則遭到殺害。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在這樣的環境裏一個年靑婦女丢掉面紗在大庭廣眾面前演出會遭受怎樣的磨難。但是哈儂並沒有在舊勢力面前屈服,冒着被暗殺的危險,她領導和她在一起的同伴們把面紗燒掉,她說:「反動的恐怖行動只能更激增我的憤恨,這使我用更大的努力去為新的藝術事業而鬥爭!」哈儂□是以如此英勇剛毅的氣槪爲藝術的發展而戰鬥着。
   蘇維埃政權爲藝術的發展開闢了無限廣闊的前途,哈儂的藝術在自由的天地中成長起來,到一九二四年她已是烏茲別克有名的歌舞家。政府從多方面幇助她發展民間藝術,在一九二四年調她到莫斯科去學習,她因而有機會學習柔軟體操、古典巴蕾舞等藝術課目;一九二五年哈儂被選派到巴黎去參加國際演出,使她觀摩了其他國家的藝術,這都有助於充實她的歌舞藝術。從巴黎回國以後,政府幫助她回烏茲別克組織歌舞團,她把藝術家組織起來,後來並擴大爲一個大型的固定的戲劇院。哈儂的發展民間藝術的事業就在最適於成長的蘇維埃國土上發展起來。
   哈儂有着豐富的創作與發展民間藝術的經驗,由於她熟知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思想與感情,她能創造出為人民所喜愛的藝術創作。她曾根據勞動人民的生產動作,創作了表現人們的生產勞動和在勞動中的快樂心情的「繅絲舞」、「繡花舞」和「採棉舞」。在烏茲別克,哈儂是第一個用歌舞藝術表現生產勞動的。她因這一光輝創造,在一九四一年榮獲斯大林獎金。她告訴我們她的歌舞都是來自民間的。
   就因爲哈儂的藝術是來自民間的,所以她的藝術是多樣的、豐富的,她能跳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舞蹈,會唱蘇聯民族中四十多種民族語言的歌曲;她所會的歌舞很多,光是主要的節目就可以連續上演十天。自然,這也和她虛心的、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分不開的。哈儂即使在她自己所組織的歌舞團中也是向大家學習的,別人沒有來她就代替演出,她扮演着各種角色。她說:「我始終需要學習,向一切人學習,不問他是專家、一般人或是少先隊員,只要對我工作有關,我就要去學習。」在她這樣虛懷若谷的學習精神下,她在歌舞藝術上獲得了輝煌的成就。哈儂提鍊並發展了烏茲別克的民間藝術,把烏茲別克的藝術提高了一步。她的創造影響是很大的,她的歌舞在烏茲別克非常流行,烏茲別克的歌舞演員都向她學習。由於歌舞藝術上的創作與演出的成就,哈儂除榮獲了斯大林獎金外,並曾獲得三個勞動紅旗勳章和一個光榮獎章;由於藝術上的成就,和爲國家培養了藝術幹部的顯著功績,在一九三二年時哈儂獲得「人民演員」的榮譽稱號。現在,她的很多學生也都是著名的人民演員了。
   在蘇維埃社會裏,各民族的歌舞都得到鼓勵和發展,並獲得了光輝的成就。為了作爲我們發展民間歌舞藝術的借鑑,記者請哈儂談了蘇聯發展民間歌舞的經驗。
   「在蘇聯,各方面的藝術工作——無論是歌唱,舞蹈或其它,都是根據人民的需要而發展的。」哈儂說,「在十月革命以後,就湧現出很多新的歌舞藝術創作,人們用它來表現對新制度的歡欣。創作的題材是無限豐富了。」
   蘇維埃政權不僅爲歌舞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最好的條件,蘇維埃政府並擬訂出具體辦法來鼓勵藝術的發展。政府舉辦戲劇競賽會演或「戲劇旬」,由各地選出最好的戲曲歌舞的藝術家到莫斯科演出,並給予很高的評價,這使各地的藝術得到交流,對民間歌舞的發展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另外,還經常組織歌舞藝術工作者的參觀團,深入到各地去搜集民間的音樂和舞蹈。凡是人們歌唱的優秀樂曲,就用錄音器記錄下來,看到好的舞蹈,就攝成影片。藝術家們將這些藝術搜集了回來,加以提鍊,經過加工創作。
   各種民族節日也大大推動了民間藝術的發展,像愛斯多尼亞節日,在這個唱歌的節日的大會上聚集了成千的人在那裏歌唱;歌唱着自己的生活和幸福。人們都是從各地來的,回去之後就推動了民間的歌舞活動。此外,哈儂告訴我們,歌曲與音樂書刋的大量出版,使好的藝術創作得以傳佈開去;這和國際上的藝術聯歡同樣對民間歌舞的發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最近幾年,當偉大的共產主義建設開始後,民間的歌舞藝術更加發展了。每一生活的提高和建設成就都立即反映在歌舞上面。這充分地表現了羣衆的藝術才能和創造性。」
   在和哈儂談話時,記者們曾問到她對中國發展民間歌舞藝術的意見,她笑着謙虛地說:「對我來說,我只希望很好地來學習和體會中國的歌舞藝術。我能够說的是:三年來你們的成就已是很巨大的了。你們有着發展民間歌舞藝術的一切條件,有多種多樣的歌舞和戲劇,有很多年靑的幹部,你們沒有面紗,解放了的中國藝術有着光輝燦爛的前途。」談到這裏,哈儂越發興奮了,她談着在前一天晚上參加一個受到熱烈歡迎的晚會時的感想,她說:「當時我想,要是中國的作曲家和蘇聯的作曲家合作,寫出一個表現我們兩國人民之間親密團結和誠摯友誼的歌曲,並使這歌子在中國普遍唱起來,等我們回去時,也把它帶回蘇聯去普遍地唱,這是一件多麽美妙的事情啊!」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蕭恩元
责任者
塔馬拉·哈儂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