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杭州工務段推行蘇聯先進經驗後保證了列車高速度的安全行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467
颗粒名称: 鐵路杭州工務段推行蘇聯先進經驗後保證了列車高速度的安全行駛
分类号: G210
摘要: 鐵路杭州工務段自1951年推行蘇聯先進經驗後,保證了列車高速度的安全行駛。
关键词: 蘇聯 工人 工作法 經驗 工作

内容

學習蘇聯的先進的建國經驗,迎接即將到來的大規模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
   上海鐵路局杭州工務段,自去年推行了蘇聯先進經驗——聶菲鐸夫養路法、道岔綜合維修法、包工制等先進工作法後,不但保證了列車高速度的安全行駛;而且祇要極少的人員與材料就可以經常地保持綫路堅固、良好,因而替國家節約了鉅額的財富。
   在解放初期,該段綫路情况是極為惡劣的,石碴稀稀落落,枕木也腐朽歪斜,列車隨時隨地有出軌的危險。後來,雖然經大量加鋪石碴,更換了大批的枕木,但綫路內部仍存在着很多毛病,如鋼軌爬行很低,接頭凸、腰硬彎、配件不合。這樣,使車子走起來搖動非常厲害,車廂裏的客人,常被架上的行李滾落打着頭。其次,由於綫路質量不好,隨修隨壞,浪費了極多的勞動力,並使枕木等材料遭到損害,在一九五一年前,每公里全年維修費就達兩億元左右。
   去年,該段根據上級指示,有計劃地開始推廣蘇聯先進經驗。在推廣中,曾遇到各種思想障礙。如技術熟練的老年工人和工長、領工員等都認爲自己有一套,新方法沒有什麽了不起;有的竟說:「不管你什麼聶菲鐸夫,反正是要我們多幹活。」領導上針對上述思想情况,一面進行思想敎育,說明蘇聯先進經驗是世界上最先進和最正確的科學技術,只有推廣與運用蘇聯老大哥的先進經驗,才可以使我們國家早日工業化;另一方面又調派段內負責幹部與骨幹份子、技術工人,深入小組,選擇對工作法抗拒心理較少的工區進行重點培養,向他們說明聶菲鐸夫養路法與道岔綜合維修法的主要環節是預防病害和徹底消滅病害,合理地使用勞動力,使每個工友的工作專業化,以便大大地發揮每個人的特長,提高熟練程度;包工制是具備高度的計劃性與組織性的,推行後可以減少工時的浪費。以後,就進行現場實驗,使技術理論與實際勞動相結合來影響大家。
   當按照工作法的基本特點,進行了九六·七公里綫路(約佔全段正綫的百分之五十四)實驗後,都制止了鋼軌的爬行,使列車安全行駛,同時綫路的補修工作也由每工四公尺提高到六·八公尺,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過去對新工作法有懷疑的工人,也批判了以往的保守思想和抗拒行動的錯誤,開始活躍起來了,大家都說:「保證學好蘇聯老大哥的先進經驗,為國家創造財富而努力。」
   爲了使先進工作法更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該段領導上曾舉辦了短期的專業化訓練班。訓練了單項工作的能手三百八十四人,再由他們負責教會該段每個工區的工人,使整個工段的工人都能掌握起這一先進的科學技術。
   由於推行了蘇聯先進工作法,在工作上實行了專業化,因此使維修人員由七百四十五人減少到六百四十六人;同時,過去每年須綱紮補修枕木約三萬餘根,現經補修後,枕木可延長使用一年。單以這兩項計算,全年就可爲國家節省十億元以上財富。該段工人在慶祝「中蘇友好月」活動時,滿懷信心地說:「只有多學習蘇聯老大哥的榜樣,只有技術朝蘇聯一邊倒,才能大量創造財富,使國家早日工業化。」(本報張原整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張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