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蘇聯人民對待愛情的態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409
颗粒名称: 學習蘇聯人民對待愛情的態度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27日,当代日报登载了社會主義社會裏的愛情與資本主義社會裏的愛情是完全不同的,學習蘇聯人民這些崇高的道德品質,應該成爲我們每一個男女青年學習的一課。
关键词: 蘇聯 人民 愛情 態度

内容

革命導師列寗不止一次地敎導大家:「兩性關係,家庭問題,絕不是個人的私事,生活的小節,而是有重大社會意義的事。男女雙方戀愛、結婚和組織家庭的結果,很自然地要產生第三個生命——孩子,從而就發生了社會內容,發生了對孩子和對另一方的責任;因此蘇聯人民是十分重視這問題,把敎育靑年男女正確處理戀愛、婚姻和家庭問題,當作蘇聯政府、蘇聯共產黨、共產主義青年團及一切社會團體在組織和敎育工作中的基本任務之一。」從這裏說明了社會主義社會裏的愛情與資本主義社會裏的愛情是完全不同的。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曾有這樣一段文字來揭發虛偽的資產階級道德:「我們的資產者並不因爲有其工人底妻女供其支配而感到滿足,更不用說公開的娼妓制度了,他們還以互相引誘彼此的妻子爲特殊的快樂。」有力的指出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兩性關係底墮落。
   以中國封建社會來說,在解决婚姻和建立新家庭問題上起主要作用的是考慮財產與門第是否相對,至於新婚夫婦是否情投意合,那誰也不管。其次在愛情的建立上,不論封建社會或是資本主義社會,人們常常把「一見傾心」看成是眞摯的愛情。但是事實證明這種輕率地向對方表示自己的感情,結果是愛情的幻滅,悲慘的結局。也有一種人是因爲對方外表的美而鍾情的,而外表的美惡决不足以證明其內心的美惡。爲了從愛情中間獲得眞正的幸福,彼此精神生活方面的協調,有着頭等重要的意義。可是在封建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中,這些是不被人所注意的。
   而在蘇聯,人們兩性間的相互關係已經改變,婦女在經濟上和法律上完全擺脫了對男子的依賴。在這個基礎上,愛情已經起了根本的改變。如鄧穎超同志所寫的:「它不再是從經濟利益來考慮,不要服從父母的命令,不受宗敎偏見的影響,不僅基於性的吸引,而是在男女完全平等,共同參加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勞動的基礎上,由於政治、思想觀點的一致,而發生發展眞摯的愛情。」
   在蘇聯,愛情也是和人道主義分不開的,就是說,對待人,特別是對待一個把幸福信託給自己的人,要具有一種眞正的人性關係。馬卡倫柯說過:「學會愛人、學會懂得愛情,學會做一個幸福的人——這就是要學會尊重自己,就是要學會人類的美德。在人類社會裏,尤其在社會主義社會裏,性的敎育不可能是生理學敎育。……如果男人或女人,不把自己看成社會中的一員,如果他對社會的生活美好缺乏責任感,那又怎麽樣能够愛別人呢?」也如柯爾巴諾夫敎授所說的:「社會主義社會的眞摯的愛情,又是一種包含着對愛人及將來的孩子的高度負責態度,是一種人道主義的、深刻、持久的感情。」在我們看過的「幸福的生活」、「女拖拉機手」、「金星英雄」、「在和平的日子裏」等蘇聯電影裏面的靑年男女,都是由於共同參加着和熱愛着勞動,由於思想意志的一致,才產生了純潔的愛情。正因爲他們的愛情是建立在思想意志的一致,彼此都熱愛着祖國、勞動的基礎上,所以他們的愛情是持久的。
   在社會主義社會裏,靑年男女持久的愛情是被譽爲極寶貴的道德品質,每一個蘇聯靑年男女,都珍視着他們的愛情。因此在婚姻與家庭生活上,蘇聯的男女雙方都能關懷家庭的鞏固與發展,愛撫孩子,他們共同參加生產和社會活動,參加學習、共同來解决一切生活問題,共同克服各種困難,這樣他們所建立起來的家庭是永遠充滿愉快的,而由這些家庭組成的社會,也將是永遠年靑、永遠前進的。現在,我們正在開展「中蘇友好月」各項活動,在這期間學習蘇聯人民這些崇高的道德品質,應該成爲我們每一個男女青年學習的一課。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烏文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