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兩國在中東和近東地區爭奪激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366
颗粒名称: 美英兩國在中東和近東地區爭奪激烈
并列题名: 帝國主義的侵略陰謀遭到該地區各國人民的強烈反抗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26日,当代日报登载了中東和近東向來是帝國主義國家激烈爭奪的場所。它們爭奪的主要目標是這個地區的豐富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油,同時它們的爭奪也是爲了這個地區的戰略地位。
关键词: 中東 近東 激烈爭奪

内容

(新華社北京二十五日電)蘇聯「勞動報」最近刊載了一篇題為「美國在中東和近東排擠着英國」的文章。
   文章首先指出:中東和近東向來是帝國主義國家激烈爭奪的場所。它們爭奪的主要目標是這個地區的豐富資源,其中最重要的是石油,同時它們的爭奪也是爲了這個地區的戰略地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英國在爭奪中東、近東的鬥爭中佔上風。英帝國主義者一貫熱心保護中東、近東地區,不讓其它帝國主義掠奪者滲入。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削弱了大英帝國的力量,結果情勢改變了。美帝國主義在第二次大戰期間和戰後時期,在這個地區展開了積極活動。美帝國主義在鞏固了它在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的地位後,於一九四九年和一九五〇年間,對英國在中東、近東一些國家的經濟和政治陣地展開了猖狂的進攻。進攻的矛頭首先指向伊朗。
   一九五一年春天,伊朗議會對人民的一致要求作了讓步,通過了石油工業國有化和取消英伊石油公司的法案。起初,美國政府並不忙於給英國人以支持。到了法案已經通過,英伊石油公司的權利在法律上已被剝奪的時候,美國政府才出面主張舉行關於石油問題的英伊談判。美國代表哈里曼在美、英、伊三方談判中,主張給美國資本家以獲得伊朗石油資源的鎖鑰,這引起了倫敦金融界的無比憤怒。表面上,美國對於伊朗石油問題,是和英國站在一起迫使伊朗接受一個放棄石油工業國有化政策的協定,但是,在幕後,美英兩國仍在繼續鬥爭。
   外約旦國王阿布杜拉的被刺,對英帝國主義者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爲池是執行英國在近東政策的主要頭目之一。阿拉伯國家的報紙指出:阿布杜拉的被刺,是出於美國間諜之手。阿布杜拉死後,外約旦展開了爭奪王位的幕後鬥爭。起先,親美的外約旦王子泰拉爾不顧英國的陰謀阻撓,繼承了王位,但在今年五月間,泰拉爾又被迫退位了,而由親英派人士組成的攝政委員會掌握着國家的最高權力。
   美英在敍利亞爭奪權勢的鬥爭,是十分激烈和殘酷的。這是因為有些把阿拉伯半島的石油輸送到地中海沿岸一帶的油管經過敍利亞領土,並且這個國家在英國建立「大敍利亞」計劃的實現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一年期間,這個不大的國家發生了四次政變。一九五一年十一月政變的結果,在敘利亞確立了軍人集團的政權。據外國報紙說:這個集團是得到了美國的支持的。
   目前美國在外交方面竭力利用英國在埃及所遭到的困難來謀取自己的利益。去年十月,埃及議會宣佈了一九三六年訂立的英埃條約無效,英國軍隊佔領蘇彝士運河地區就是根據這個條約。在這一時期,華盛頓與倫敦之間進行了談判;談判的結果是:建立「中東司令部」的計劃提出來了。這個計劃規定美英軍隊佔領埃及和其他中東、近東國家。這一計劃加深了美英之間的矛盾。英國統治集團雖然同意了美國軍隊按照「中東司令部」計劃開進中東、近東國家,可是還想保留對這些武裝部隊的控制權。倫敦堅决地主張由英國的將領來領導「中東司令部」。據「埃及人報」報道:這個問題最後拿到了在倫敦召開的美、英、法三國外交部長會議上討論,但沒有達成協議。
   從許多外國報紙的報道中可以看出:埃及最近的政變與美國的陰謀有關,美國竭力想迅速解决按照美帝國主義擴張計劃把埃及拖入「中東司令部」的問題。美國報紙歡迎最近在納吉布將軍領導下進行的埃及武裝政變。但倫敦却公開表示遺憾。倫敦報紙認爲:由於埃及武裝政變,正在和英國政府「順利地」進行談判的希拉里政府被推翻了。
   文章的結語說:帝國主義的陰謀遭到了中東、近東國家人民日益強烈的反抗,中東、近東國家的人民要推翻殖民者的統治,不管英國殖民者還是美國殖民者。
   (新華社北京二十五日電)塔斯社莫斯科二十日訊:「眞理報」觀察家科里奧諾夫著文評論英國下院關於英國女王在本届議會開幕時的演說的辯論。
   科里奧諾夫寫道:許多議員的發言都表明:他們對於這樣一個事實是十分恐慌的,就是:美國所發動的擴張軍備運動,已破壞了早已十分衰弱的英國主要經濟基礎,使美國壟斷資本家獲得了奴役英國的新機會。對於英國與世界民主市場斷絕關係這一事實所產生的影響,以及華盛頓有計劃地破壞英國在世界資本主義市場中的地位的政策所引起的後果,英國的感覺已經越來越深刻了。
   英國貿易大臣桑尼克羅夫特在下院發言時承認:英國的貿易繼續在下降。隨着紡織品輸出額急遽減少之後,英國其他主要出口貨物金屬品和機器的輸出額也已經下降。正如西歐其他國家一樣,英國目前面臨着西德帝國主義復仇主義者復活的眞正危機。
   美國軍事當局在朝鮮所執行的政策,使英國人大爲恐慌,特別是美國由於屢次失敗而打算强迫英國更加積極地參加這個賭博的時候,更是如此。
   科里奧諾夫最後寫道:英國議會議員們所以有這樣的發言,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於某些議員不得不考慮到他們的選民的情緒,這些選民們都堅决抗議英國所執行的唯美國之命是從的政策。同時這些發言也表明:英國政界某些人士已經開始了解:瘋狂的美帝國主義正在驅使北大西洋公約集團國家走向萬劫不復的深淵。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中東
相关地名
近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