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工張木生創造鉋製槽道工具製門框時附帶生產不少灰幔木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250
颗粒名称: 木工張木生創造鉋製槽道工具製門框時附帶生產不少灰幔木條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25日,当代日报登载了王國章关于木工張木生創造鉋製槽道工具製門框時附帶生產不少灰幔木條的来信。
关键词: 鉋製 槽道工具 門框

内容

編輯同志:杭州建築公司工程隊木工陳和尙班的靑工張木生同志,在黨和工會的敎育下,認識了自己是國家的主人翁,所以平時工作很努力,最近,他被調到武林門外興修郵電工人宿舍的工地上製作門窗。這時工程隊剛好在進行「共產主義與共產黨」的學習,他在學習中,聽到蘇聯工人爲了建設共產主義社會而忘我勞動的事蹟,心裏很感動,又知道了蘇聯的生產已經電氣化、機械化,更想到了自己做一個中國工人的責任。當時同組討論的宋煥賓同志說:「我們假如也用機器來製作門窗的話,那末在刨門框槽的工作上,就可節省很多的木條子了。」這句話啓發了張木生,他想:我們現在雖然沒有用機器進行生產,但我們可以想出辦法來節省刨門框槽時被斧頭砍去的木料,這樣便可把這些廢料變成很多有用的灰幔條子,替國家節約一些財產。因此,他一空下來就想創造一樣鉋門框槽的工具,並且常常和同志們商量,終於被他想出了辦法,做成一隻特製的鉋。
   由於使用了這一隻鉋,平均在製作每一扇門或窗時,可附帶生產木條子八·四八公尺,等於普通長一·二公尺的灰幔條子七根,約値人民幣二千二百五十元。同時在工作中還減少了用斧頭的一項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百分之十以上,即過去八小時的工作,現在七小時即可完成。並且避免了用斧頭時的槽道粗糙現象,提高了產品質量。
   由於張木生同志工作積極,并能够創造,已被吸收爲光榮的靑年團團員。他碰到人總說:「今後我一定要更努力搞好生產,還要很好的學習即將在該班推行的蘇聯先進的流水作業法。」
   王國章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國章
责任者
張木生
相关人物
王國章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