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習问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111
颗粒名称: 学習问答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23日,当代日报刊登的对苏联的社会制度、工人业余生活等问题的问答。
关键词: 苏联 社会制度 问答

内容

問:蘇聯已經廢除了生產資料
   的私有制,實行了社會主
   義所有制,那末現在蘇聯
   有沒有私有經營?
   (林崇靑)
   答:蘇聯法律仍允許小私有經營存在。不過,規定這種小私有經營須以本人勞動爲基礎,不得剝削他人勞動。這種小私有經營主要是個體農民和個體家庭手工業者。它們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極爲微小。蘇聯之所以現在仍允許有小私有經營的存在,其原因就在於蘇聯成立集體農莊或合作社組織,須嚴格採取自願原則。蘇聯憲法第九條條文就是這個原則的反映。莫洛托夫曾說過:
   「憲法指出,允許個體農民和家庭手工業者小私有經營存在,但不得剝削他人勞動一點,正如承認公民對其勞動收入和財產的個人所有權一樣,不僅不與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和社會主義所有制的統治地位相矛盾,而且是現時條件下完全必須的補充。」
   問:蘇聯工人的業餘生活是怎樣的?
   (陸曉)
   答:蘇聯政府和工會在市區設立了許多夜校、圖書館、俱樂部、歌舞劇院……等,供工人們在業餘時間裏去學習、玩耍。
   以莫斯科為例:去年有四萬七千三百個靑年工人每晚在靑年工人學校學習。在汽車機械大學和別的學校夜班學習的,按去年的統計,單是斯大林汽車工廠就有七千個工人,另外,斯大林汽車工廠還有兩千個工人利用空閒時間學習外國語文。他們一邊在工廠工作,一邊就得到了完備的中等敎育。
   莫斯科各處有近八百個羣衆圖書舘閱覽室,每晚總是坐得滿滿的。蘇聯國立列寧圖書舘是世界最大的圖書舘,一年裏有一百五十多萬讀者去看書,借閱的書有七百多萬册。
   莫斯科有博物舘、歌舞劇院、藝術劇院幾十處,總是處處人滿。
   晚上八點鐘到十二點鐘經常是莫斯科人會見現代詩人和作家的時候。各工廠俱樂部時時舉行詩歌晚會和文學討論會;在各大工廠的文化宮裏,還常有作家朗誦自己的作品。在這裏,不但職工豐富了文學修養,作家們也得到寶貴的意見。
   此外,莫斯科夜晚還有許多有趣味的地方。喜歡美術的人,可以到文化宮去學習,那裏有專家指導。女職工們想穿一件漂亮的衣服,可以在蘇聯輕工業部設立的衣裝式樣陳列室去挑選。至於看運動比賽的人就更多了,在冬季,到「吉納摩」運動場看滑冰的人,一次就有幾萬人!
   問:蘇聯現在還有沒有文盲?蘇聯的学
   校教育是怎樣的?(張長有)
   答:在十月革命以前,俄國每五個人就有四個是文盲;十月革命後,經過掃除文盲運動,到一九四〇年,蘇聯已經是人人識字的國家了。現在蘇聯已實行了七年制的普及義務敎育,所有八歲到十七歲的兒童,都必須進七年制的學校。在革命前一九一三年,帝俄的中小學生共計八百萬人;一九三八年蘇聯中、小學生已有三千三百三十萬人;到一九五〇年更增加到三千七百萬人。革命前一九一四年帝俄高等學校學生爲十一萬二千人;到一九三八年蘇聯高等學校學生已達六十萬三千人;到一九五〇年更增加到一百二十四萬七千人。現在蘇聯高等學校的大學生人數比西歐所有國家的大學生人數的總和還要多。單是在戰後的幾年中,蘇聯就新建了兩萬三千五百所學校。像克拉斯諾達爾邊區的庫爾干區,全區居民僅五萬五千人,就設了四十六所學校,有五百個敎師和一萬二千名學生。蘇聯政府還在森林區設立林中學校,使身體不好的孩子能够一邊上學,一邊休養。現在蘇聯全國學生的數目有五千七百多萬,其中高等學校的學生比一九四〇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七。許多農民的子女都進了高等學校,如格魯吉亞的「奧爾個尼啓則」集體農莊的五百六十戶莊員中,就有一百零二個莊員的子女在大學裏讀書。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崇靑
责任者
陸曉
责任者
張長有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