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一廠孫啟泉改進操作法後茶葉品質及工作效率均有提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3102
颗粒名称: 中茶一廠孫啟泉改進操作法後茶葉品質及工作效率均有提高
分类号: G210
摘要: 读者来信反映中茶一廠孫啟泉改進操作法後,茶葉品質及工作效率均有提高。
关键词: 改進 操作法 工作效率 提高

内容

編輯同志:孫啓泉同志是中國茶業公司第一製茶廠的老年製茶工人,今年五十三歲。他在十四歲時即開始製紅茶,十八歲時正式担任製茶工作,到今年爲止,已整整的幹了三十五年了,解放後,由於他工作積極負責,所以在一九五〇年,被選為工會主席,最近領導上又提拔他當了工務股副股長。
   當合理化建議運動開展時,他覺得自己是工會主席,應該帶頭投入運動,然後才能推動羣衆。他想:「目前廠裏還有很多機器沒有被充分利用,所以工作效率很低;要替國家創造更多的財富,就得想辦法充分利用這些機器才行。」但他對使用機器又有顧慮,怕使用機器後,工人多出來沒有工做怎麽辦?又怕機器代替手工後會影響成品品質。但後來他看到同志們提出的輪班制建議被領導上採納了,思想上才明確了改用機器後不僅生產量可以提高,工人們也不會像手工操作時那樣辛苦,另外他又聽到許多改進生產的故事,並沒有減低成品的品質,這樣,他的顧慮打消了,便着手鑽研,終於提出了將原來製茶過程中用平面圓篩機分篩後再用手工撈篩的過程,改爲用滾筒圓篩機來分篩,然後用平面圓篩機來撈篩,代替了手工撈篩。這樣改進,他還怕影響品質,經再三研究,又想出在平面圓篩機上再加上一面篩子;他估計一下不會再影響品質了,就跑去跟廠長、工務股長談,經領導上同意後,便馬上進行了試驗,結果成績很好。未改進前,手工撈篩佔每担正茶製工總工時百分之一五二一,機械分篩只佔百分之一一·四,現在手工比重已大大減低。
   改用機器後,非但品質沒有降低,相反的還提高了。如在第九批加工中利用機器製造出來的精茶,品質被中國茶業公司華東區公司評爲提升一級。同時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二倍,每批茶葉加工中可節約四十工,如果以全年計算,就可替國家節省一千三百四十四萬元。
   孫均六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孫均六
责任者
孫啓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