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母親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2958
颗粒名称: 給母親們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2年11月21日,当代日报刊登一篇給母親們。
关键词: 敎養 母親 文藝作品

内容

我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同時又是中學的語文敎師,從我本身所担負的母親和敎師的兩種任務來談,蘇聯的文藝作品都是我有力的助手,完全可以這樣說:「有了它,我的工作(母親和敎師)就可以做的更好。」現在我只談談「我的兒子」和「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對我敎養孩子上的幫助,並希望新中國的母親們能够熟讀這兩本書。
   我相信有不少母親(尤其是參加工作的母親)們會和我一樣,對於孩子們的敎養工作是不重視甚至是採取錯誤態度的,我常常藉口工作太忙而不關心孩子們的問題:不留心孩子的發展和進步,不了解孩子生活和學習的情况,不重視孩子的要求和希望,不幫助孩子解决他們認爲是十分困難的問題…………。
   今年我細心的讀了蘇聯文藝作品「我的兒子」「卓婭和舒拉的故事」,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除了為那些英雄行爲所感動和鼓舞之外,我更產生了一種母性的痛苦和愧疚,我覺得我實在不是一個好母親。我分析的結果是:我沒有像英雄們的母親那樣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是自己國家的一個成員,把自己的家庭看成是孩子受敎育的一個方面,而孩子們接受我們的敎育不是通過別的,只是通過我們的一言一動……。
   奧列格和卓婭的母親不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跌倒一定要他自己起來:尊重自己的孩子,不被允許决不翻閱孩子們的書桌和日記;和孩子們講話特別慎重的考慮措詞;與孩子坦白相處,並强調撒謊是最嚴重的錯誤;盡可能找出時間和孩子們團聚,爲他們選擇、購買、講解甚至朗誦那些美麗的童話和感人的英雄故事;帶他們認識並記憶祖國的面貌;引導孩子們體會領袖的敎言;經常到學校了解孩子們的學習情况,檢查孩子們的作業;鼓勵孩子們交朋友;培養孩子們自己解决自己問題的能力;贊助孩子們的革命活動並和他們建立親密的同志關係………尤其當孩子們走向保衛祖國的最前綫時,却能克服自己對孩子的難捨的愛情,並用無言的堅决支持他們的鬥爭;總之,她們能使孩子們時時刻刻都感覺到:媽媽在關心着自己,媽媽時時刻刻都在自己身邊。
   而我自己呢,常常因爲有些事孩子們做起來麻煩,就包辦代替;認爲孩子是自己的私有物就不尊重,我常常不加考慮的說我的孩子:「我看你將來什麽也做不成!」有時因爲有些事情對孩子解釋起來麻煩就支吾了事;不細心考慮孩子們的要求,比如講故事、唸少年報……他們提出無數次我都用「媽媽有事」的理由拒絕了;分數表拿回來也不仔細看;有時帶他們到公園玩,不但不啓發他們對自然探索的興趣,反而阻撓他們的行動,又怕他們「跋山」又怕他們「涉水」,有時他們約幾個小朋友到家中玩,把屋子搞的很亂,就要求他們下次不要引同學來「鬧」……。
   我對孩子的這些「措施」,在讀這兩本書的時候都一一的受到了嚴厲的批判,我了解了我的孩子爲什麽「不服從我的命令」,爲什麽許多事都不和我商量,這種罪過决不是忙的藉口可以推托的。現在,我還時時重讀書中的有些章節,以便經常檢查自己對孩十的態度。我一次又一次的通過書中的具體事例,更深的體會到蘇維埃社會中的母親的偉大的共產主義的精神,她們在家庭中給孩子們的敎育,無時無刻不在緊密的和斯大林以及蘇維埃的共產黨、共靑團、社會和學校所給孩子們的敎養配合起來,他們和孩子建立了母子的和同志的愛,孩子不是自己的私有物,是眞正的國家未來的主人。
   生活在毛澤東時代的新中國的母親們,必須熟讀這兩本書,學習蘇聯母親們敎養孩子的態度,把家庭敎育看成整個敎育中的一個環節。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