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了加速祖國建設的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2935
颗粒名称: 我找到了加速祖國建設的道路
并列题名: ——記工程師榮科認識和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的經過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21日,当代日报刊登一篇工程師榮科認識和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的經過。
关键词: 國營經緯 祖國建設 蘇聯

内容

新華社記者任家驥
   一天,國營經緯紡織機械製造廠鑄工車間的公吿欄裏忽然貼出了一張報紙,報紙上許多地方用紅筆圈點着,在這公吿欄前擁擠着很多工人,都很興奮地爭着看這張報紙。這張報紙上登着工程師榮科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得到重大成就的消息。上面說:榮科最近一年來由於學習蘇聯先進經驗,修改了五十多種設計指標和圖樣,避免了七十多億元的浪費;試驗製造球墨鑄鉄一次處理成功,每年可節約四十四億元和七噸銅。車間職工都爲這一消息歡欣鼓舞。榮科本人也興奮地連忙找了張報紙,給他住在南方的愛人寄去。但是興奮之餘,榮科又有種愧悔的心情,愧悔過去沒有積極地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固執地崇拜英美技術,曾給國家建設造成過很大的損失。
   榮科在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畢業,是英國鑄工研究院的研究員,曾在英國羅氏·勞氏噴氣式飛機製造廠工作過三年,一九四八年初回國。榮科到這個新建廠裏,首先担負了設計鑄工車間的廠房面積、內部佈置和機械設備的種類、數量等重要工作。當時,廠裏準備請蘇聯專家來幫助設計,但是榮科由於盲目地崇拜英美技術,認為自己學的是「世界第一」的英國技術,蘇聯專家「不如自己高明」,就斷然拒絕了。廠裏買了蘇聯機械百科全書,讓他研究。但他又以爲「英國工業已有一百多年,蘇聯建設才三十多年,蘇□技術怎麽會比英國强?」所以他仍然按照落後的英國指標設計,結果給國家造成許多浪費。例如小型翻砂機的效能,蘇聯已達每班五百箱,而他却因為在英國看到的最高也不過一百四十箱,所以就設計爲八十箱,使小型翻砂機比實際需要多買四倍。其他方面,由他設計的,如機械化傳送裝置也比實際需要多三分之一,廠房的面積大二分之一。根據他的設計,總共要浪費九十多億元,已按照他的設計購置或施工的,共浪費了二十多億元。
   去年三月,當他設計某些主要的機械製造圖樣發生困難時,他不研究本來可以幫助解决疑難的蘇聯機械百科全書,却一連寫了五、六封信給英國鑄工研究院請求幫助。可是,回信並不像他所指望的。信裏欺騙他提出必須按所設計工廠的建設費繳納百分之五的手續費,才給解答疑難問題。當時,榮科信以爲眞,就建議廠裏繳手續費,領導方面沒有答應,並且勸他虛心學習蘇聯先進經驗。但他並,不以爲然,仍存着向英帝國主義求援的幻想。去年八月,他又寫信給英國鑄工研究院,託他們代向幾個翻砂設備製造廠索供具體的機械製造設計資料。結果又如何呢?隨覆信寄來的不是資料,而是一束華而不實的廣告性的機器樣本。信上說,如要機器,可以代購。這時,榮科才開始認識到,原來他們說幫助他,是要他替他們推銷生產過剩的商品。同時,他又想起了過去在英國親身經歷的情景:在他工作過的羅氏·勞氏噴氣式飛機製造廠裏,重要技術部門的職工都要向資本家簽字具結,要保證不洩露「技術祕密」給別的工廠,榮科自己也簽字「保證」過。何况對正在加速工業化,準備大規模經濟建設的新中國呢?榮科的思想開始接觸到帝國主義的本質。
   這兩次事實敎育了榮科,使他不得不丟掉了向英國求援的想法,但他在技術上「英國第一」的思想,依然存在着。去年十月,當有人再次向他建議按照蘇聯資料設計的時候,他仍不自覺地說:「有什麽辦法呢?英國資料既然得不到,就照着蘇聯的做吧!」甚至在他參考着蘇聯資料解决了設計中的疑難問題之後,他還不肯根據蘇聯的先進指標,來修改已經按照英國資料設計的落後指標。然而蘇聯資料中所介紹的技術與經驗是那樣的先進,又使他不得不去研究。一次,他在一九五〇年出版的蘇聯鑄冶雜誌上,看到在製造鋁矽合金方面,蘇聯解决了英國從來沒有解决的困難問題。製造鋁矽合金,英國自一九二〇年起,三十多年來一直是用加鈉處理的方法。這一製造方法不適用於大規模生產的運送吊式的鑄造工場,因爲處理時間限定最多不能超過十分鐘,否則就失去加鈉的效用。可是蘇聯運用加複性鹽(氯化鉀、氯化鈉、氟化鈣的混合物)處理的方法,處理時間至少可以延長到三十分鐘,這就完全解决了在加鈉處理方法中的時效問題。開始,榮科不相信,後來看到雜誌上對加複性鹽處理方法又有詳盡的介紹,就找了些鋁、矽的複性鹽作試驗。試驗結果,使榮科又驚又喜,果然和雜誌上說的一樣。這時,榮科回想起英國雜誌一向吹噓加鈉處理方法是他們「不朽」的創造,感到很可笑。他漸漸感到沒有研究蘇聯技術,就說蘇聯技術不如英國的想法不對頭。今年四月,他去上海,看到某厰的設備雖不如自己廠的好,但由於學習了蘇聯先進經驗,改進了工具和操作方法,小型翻砂機的效率已由每班五十箱提高到二百八十箱,比他所看到的英國最高標準還高一倍,比自己原設計的高兩倍半。鐵的事實證明了蘇聯技術才是最先進的。榮科這才比較虛心地研究蘇聯資料,根據先進的指標,修改設計了還沒有施工的機械化傳送裝置、廠房面積等五十多種設計指標的圖樣。通過這次對蘇聯資料的研究,榮科也具體地體會到蘇聯對中國的建設,眞是眞誠無私的。和英美帝國主義兩相對比之下,榮科感到在祖國工業建設中,眞誠的援助只有從蘇聯這邊才能取得。
   當榮科感到蘇聯的眞誠幫助和技術比英國先進以後,他就逐漸有興趣地閱讀蘇聯的圖書雜誌。但是他還不理解蘇聯的技術爲什麽會成爲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今年七月間,當他在蘇聯圖書雜誌中看到製造球墨鑄鐵可以用一次處理,原料不限於低磷鐵一種之後,他本想試驗,但又不敢試驗。因為,他感到自己曾翻過了英美一九四七年到一九五一年的雜誌,都是兩次處理,原料非低磷鐵不行,他想:「假使試驗不成,別人會不會笑我無能呢?」後來,在車間中共黨支部書記和職工們的鼓勵下,榮科硬着頭皮用鑄鐵配料作了一次試驗。當鉄水澆鑄鑄件後,他竟不敢在車間等待鑄件冷却,檢驗試驗結果,就急忙地跑回辦公室。正在心情忐忑不定的當兒,工人和技術員們跑進了辦公室,向榮科報告他們檢驗的結果——球墨組織良好。這才使榮科心上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到底為什麽蘇聯的技術會比英美的先進呢?太原舉行的機器製造業先進經驗推廣大會,具體地回答了這個問題。許多先進生產者在會上表演了先進經驗,榮科也被邀參加表演球墨鑄鉄一次處理的製造步驟。經過這次會議,他受到了很好的敎育。這就是:解放後職工做了國家和工廠的主人,所以他們積極鑽研生產技術,努力進行發明創造。他深深地體會到:在新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生產是爲加速國家經濟建設,增進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服務的,國家對職工的創造非常重視,那怕是一個很微小的技術改進,都注意推廣,所以技術水平飛快地上昇。而在英美帝國主義國家裏,技術是爲少數大資本家攫取高額利潤和壟斷市場服務的,職工處在被奴役被壓迫的地位,無心鑽研,改進生產,就是有了創造發明,也要被某個或某一集團的資本家竊爲私有,壟斷起來。所以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術水平就停滯不前。通過這次會談,榮科才開始從社會制度上理解了社會主義蘇聯的技術爲什麽會提高得這樣快,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的原因。這樣,榮科才逐漸認識在祖國建設中必須走蘇聯的道路,必需向蘇聯學習。有一次,榮科感慨地說:「參加祖國建設三年,到今天,我才找到了加速祖國建設的道路!」
   今年九月間,榮科在蘇聯雜誌上看到蘇聯用球墨鑄鐵經過熱處理,不加鎳、銅就可以製成性能更好、等於鑄鋼的針狀籌鐵的先進經驗後,他就毫不猶豫地做了試驗,果然試驗成功了。這個成功,將給國家節省大量的鎳、鉬等貴重的稀有金屬。榮科不僅自己積極地學習蘇聯先進生產經驗,並且還幫助工人和其他技術人員一起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熔爐工人錢懷生看到製造矽鐵銅鎂合金(製造球墨鑄鐵的重要材料)的熔耗率太大,想設法減低,榮科知道後馬上就幫助錢懷生研究,並向他介紹了蘇聯關於製造矽鉄銅鎂合金的先進經驗——鐘罩法。結果,矽鐵銅鎂合金的熔耗率由百分之二十五降低到百分之一·〇七。他看到熱處理車間淬火技術落後,錠桿多成廢品,刀具壽命不長,就主動幫助該車間主任蔡省方用蘇聯一次加硬、一次退火的方法處理錠桿淬火,用蘇聯氰化加氮法處理刀具淬火,使錠桿的廢品消滅,刀具壽命延長一至兩倍。
   在「中蘇友好月」開始的前夕,在鑄工車間中蘇友好協會分支會的成立大會上,由於榮科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得到了重大成就,全車間的會員一致選舉榮科作他們中蘇友好協會分支會的會長。
   (新華社北京廿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事件

榮科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