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地下煤氣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2894
颗粒名称: 蘇聯的地下煤氣化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20日,当代日报刊登一篇蘇聯的地下煤氣化。
关键词: 煤氣 蘇聯 煤礦

内容

煤是從礦井裏開採出來的,但採煤不是一件容易事:它要花費很多的人力,有時開採得不好,就會損害工人的健康。雖然現在可以用機器來採煤、運煤,但是這中間花掉的勞力還是很大。有沒有辦法,不把煤採出來而使它直接爲人類服務呢?有的!六十多年以前,俄羅斯的偉大化學家門德雷業夫(就是化學元素週期表的發現者)就曾說過:「也許在沒有開採以前,在地底下,煤就能够變成熱的氣體,可以用管子輸送到很遠的地方去。」這就是最早的煤的地下氣化的理想;而這個理想終於從一九三三年,在莫斯科煤礦中第一次實驗成功了,後來,蘇聯又在頓巴斯煤礦進行了地下煤礦氣化的工作。
   怎樣使煤就在地下氣化呢?先在煤礦裏劃分成許多區域。在每個區域裏,向上開出了兩個豎坑,一個是通風坑,一個是煤氣坑。再在這兩個坑接着煤層的那端,相互打通,聯結成一個平坑道,叫做發火層。需要氣化的時候,從上面通電到發火層點起火花;同時,又從通風坑裏送進空氣,於是煤就在地下燃燒起來。因為送進的空氣數量有一定,裏面含的氧氣恰恰只能和煤造成一氧化碳,這就是煤氣(如果氧太多,便造成二氧化碳)。造成的煤氣,經過煤氣坑送到地面上來。在地面上有幾個鐵塔,煤氣進了鐵塔,淸除了煤氣裏面含有的硫黄和灰塵後,再收集到煤氣儲藏庫裏。這樣就可以大量地供給工廠動力和家庭燃料等用途了。
   這個氣化的過程完全都要用機械自動操縱。管理人員只要看着儀表板,按動幾個電鈕,便可以控制送進去的氣體成分、速度和數量,以及從發火層造出的煤氣的構成和數量,這就使煤氣坑裏經常有適量的煤氣送出,煤層可以平均地燃燒。
   最近蘇聯的化學家又想出另外一種方法,就是從通風坑送進的不是空氣,而是氧氣和水蒸氣的混合物。這樣不但能造出煤氣,並且還能造出氫氣來。這兩種氣體的混合物,就可以用來做合成汽油、氨和酒精等的原料。
   蘇聯地下煤氣化的實現和發展,指出了我國未來煤礦的遠景。我們得好好地學習蘇聯,將來在我國一定也可以建立許多地下煤的氣化站,以取得大量廉價的燃料和原料,來發展我們的工業。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蘇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