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友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2856
颗粒名称: 偉大的友誼
并列题名: ——記工人文化宮召開的中蘇友誼回憶會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20日,当代日报刊登一篇偉大的友誼——記工人文化宮召開的中蘇友誼回憶會。
关键词: 蘇聯 同志 友誼

内容

本報記者陸蒂
   對於朋友無微不至的關懷,竭盡所能地給予幫助,這種眞誠、無私的友誼是偉大的。我在杭市工人文化宮最近所召開的技術工作者回憶座談會上,從許多技術工作者對自己和蘇聯友人片刻的交談、半日的敍會或一天的共同工作和生活的傾談中,深深地感到了這一點。
   這個回憶會是在文化宮的一間精緻的小室——中蘇友誼室中舉行的。時間是在十一月十五日的夜晚。夜晚的凉氣透過了人們的襯衣,使人突然想到季節已入初冬。窗外正飄着細雨。然而參加這個回憶會的人們却沐浴在友誼的溫暖的回憶裏,情緒是熱烈的。
   「我們曾經和蘇聯專家——我們親愛的蘇聯朋友有過片刻的會談或者曾經在一起工作過,他們那種國際主義的精神,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主持這個會議的年靑的同志說:「當大家熱烈地慶祝着蘇聯社會主義十月革命勝利的三十五週年,熱烈地開展盛大的「中蘇友好月」,我們特地選擇了這樣一個日子,讓我們把對蘇聯朋友的感情傾吐出來吧!」
   是的,每一個人都想傾吐自己對蘇聯朋友的感情。誰能忘記蘇聯朋友們的熱情的眼光,明朗的歡笑和智慧、卓越的見識,不倦的工作熱情呢?
   華豐造紙廠的汪振東同志最先吿訴了我們一個故事:一九五〇年,一位蘇聯專家曾經到過他們廠裏。當時,他們廠裏造紙機的車速已經開到六、七十米。汪振東同志特別加了一句:「這是德國工程師認為最高的車速。」然而,蘇聯專家在仔細地研究了生產之後,却對他們提出了一個意見:「應該提高車速,因爲機械的潛在能力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要發展生產,必須充分利用機械的濳在能力!」這樣的意見,對於當時已經顯得有些自滿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們,是一個有力的啓發。先進的工人們努力實現了這位蘇聯友人寶貴的建議,在兩年時間中,打破了資本主義的陳規,把車速提高到了一百十多米,大大地增加了紙的產量。他肯定地說:「蘇聯的技術是先進的,曾經被我們迷信過的,像過去德國這樣的賢本主義國家的技術,現在看來是多麽地落後呵!」
   人們開始談到了蘇聯專家對我們進行基本建設的熱誠的指導。建新化工廠的一位靑年技術人員具體地介紹了蘇聯專家魏諾格拉道夫怎樣提出切實的建議,使他們節約了大量基本建設費用幷為將來降低生產成本準備了條件。原來他們正在設計建築的新型的松香廠,計劃是用兩種方法來製造松香,一種是草酸法,一種是糠□法,用這兩種方法來處理好的和壞的兩種不同原料。魏諾格拉道夫却建議他們只要採用前一種方法,因為原料是可以改進的,不應該讓機器去遷就原料,限制了生產。他們原來設計的草酸法機件很小,準備將來再擴大,魏諾格拉道夫却認為這樣會造成基本建設的浪費,應該看到目前和將來的需要,加以擴大。這位熱心的國際友人的智慧和遠見,給了我們的技術工作同志們許多啓發。建新化工廠的基本建設計劃經過改變,雖然要增加三倍投資,但是總的生產量却比他們原來設計用兩套機件生產時擴大了八倍。曾經在美國留過五年學的浙江蔴紡織厰工程師羅高華同志在這個問題上也有着深切的體會。他說:「蘇聯專家在基本建設方面的遠大目光眞是令人欽佩。」他還舉了例子;他們在最近新建的廠房中,最初曾計劃設備四套機器,其中一套是準備在三套中需要修理時換用的,但蘇聯專家却指出這樣的設計是不對的,應該考慮到放着一套機器不用的損失遠過於機器進行一次修理。正是這樣的卓見,使他們避免了基木建設中的浪費。羅高華同志還特別提到了只有像蘇聯這樣的國家才能在基本建設中想到工人的勞動環境和安全衛生、生活福利,他說:「我們蔴紡廠的建設是按照蘇聯式樣進行的,所以我們努力把工廠變成一座花園、一個學校。在資本主義國家裏,只有資本家的利潤,而沒有工人的安全和健康。」
   從人們的傾談中,我感到了蘇聯朋友們對於我們——他們的忠實的友邦的人民的無比的熱愛和高度的負責態度。杭州自來水厰的工程師黄宏煦同志說,一位莫斯科自来水廠的工程師曾經參觀了他們的工廠。這位遠道而来的友人詳細地問到了水內的含菌量和水源的淸潔問題。他對杭市自來水廠在一百CC水量內沒有一個大腸菌這樣的標準認爲太低,他說:「這是英美和日本的標準。我們是對每一個人民的衛生負責的,我們莫斯科的標準是五百CC,在這樣的水量內,是沒有一個大腸菌的。」提到水源,他主張嚴格地保持清潔,按照蘇聯的規定,水源附近五百公尺以內不能住人,他不滿意我們水廠的水源附近有糞坑。由於他的公正的建議,水廠的職工們在這兩方面作了很大的改進,現在含菌量標準已提高到了三百CC沒有一個大腸菌,水源附近的糞坑全部遷移了,雖然條件不容許做到五百公尺以內沒有住戶,但淸潔情况已有了很大改善。浙江製藥廠的工程師董振舜同志在回憶高爾基城藥厰廠長耶耶夫斯卡娃對他的幫助時,也說:「蘇聯專家對人民健康負責的態度眞是使人感動,她非常關心我們的成品檢查,她說:『每一個藥片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才能出廠,這方面的疏忽,在蘇聯是被視作犯法的行爲的』。」
   我特別不能忘記的是浙江製藥廠董振舜和杭州電廠楊斐等兩位同志關於蘇聯朋友親自動手和認眞負責的事實的描寫。蘇聯專家在和浙江製藥廠的技術工作同志們研究提煉茶素(咖啡因)的技術時,提出了很多珍貴的建議。製藥廠原來是用直火昇華法提煉茶素的,他指出這個方法產量不高,原料也浪費,應該改用水浸法。蘇聯專家說:「化學方面有許多道路,我們應該找一條最有利的路走。」水浸法就是一條最有利的路,因為它只需要利用水,而不必利用其他有機物體。蘇聯專家提了這個建議後,怕他們在試驗的挫折中灰心,臨走時還大大鼓勵了他們。他說:「有困難給我寫信吧。」製藥厰的同志們在一個月時間的試驗中,得到了初步成績。品質比較好,但是產量不高。他們把這個試驗情况告訴了關心着他們試驗的蘇聯專家,他立刻回信指出他們試驗中的缺點是:用水量太少,浸出時間太短。按照他的意見,他們重新進行了試驗,結果得到了勝利,茶素的產量比過去用昇華法提煉時增加了。楊斐同志在述說蘇聯的電氣工程、熱能、計劃等三位專家到他們廠裏研究生產時,不斷地稱頌着他們的吃苦耐勞的精神。他說:三位專家到我們廠裏,正在炎熱的七月,他們臉上淌着汗,但是他們一點也不肯休息,一進廠立即就跑進熱度很高的車間,跟工人和技術人員談天,研究情况,他們注意到每一個細節,向工人們提出了許多改進意見。電廠按照美國方法設計的鍋爐爐膛很小,燒到規定負荷時,爐牆上就要黏滿煤夾(煤灰溶化成的東西),不但減低了機械效力,而且損害着機械壽命。過去工人很不容易把煤夾取下來,一直覺得很苦惱。蘇聯熱能專家却指出應該大胆地用冷水噴,使煤夾熱度減低,便於撬下來。這個方法最初有些保守的職工還不敢採用,顧慮會損害管子,但是經過兩次試用,成績却是非常圓滿,不但沒有損害管子,煤夾也很容易地被撬下來了。楊斐同志最後還加了一個插曲式的敘述。他說:「蘇聯專家對我們的財產就像自己一樣的愛護。我們陪他們參觀的一位同志,在蓄電池門口站着抽烟,那位蘇聯專家就很客氣地從他手裏把香烟拿過來丟在地上踏熄了。
   擴音機裏愉快的歌聲停止了,利用晚上來文化宮渡過一個週末的工人們漸漸散去,時間已經到了十點。主持會的同志很抱歉地站起來宣佈座談會不得不結束了。市總工會的孫琳同志趁着這個機會最後地發表了自己的感想。他的聲音是平穩的,然而使人感到熱情,好像可以觸摸得到的一樣,他說:「從我們的回憶中,我們感到了蘇聯朋友國際主義的友誼是多麽眞誠,多麽偉大!我們同時也可以認識到:蘇聯的技術是多麽先進,它遠遠地勝過了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和英國。這是因爲:蘇聯的技術是以馬列主義爲政治基礎的。」孫琳同志誠懇地希望每一個技術工作同志,在技術上也必須一邊倒,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地發展我們的各種建設事業,把國家變成為一個幸福的社會主義的樂園!
   當人們漸漸散去的時候,我忽然想到:在遙遠的莫斯科或列寧格勒、高爾基城……,在今天這樣的晚上,曾經來過這個花園都市的蘇聯朋友們,也一定在懷念着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吧?是的,我們是在互相關念着的,我們之間沒有距離,因為我們有着共同的願望:讓人類永遠擺脫戰爭和貧困,得到和平、幸福、富裕的生活。這種同志的友愛是光輝偉大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