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成百貨店職工推動和協助資方參加各地交流使業務得到發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2477
颗粒名称: 永成百貨店職工推動和協助資方參加各地交流使業務得到發展
并列题名: 並注意督促資方樹立新的商業道德,以及節約開支,減低成本。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中山中路永成百貨店職工,積極推動資方參加各地物資交流大會,使企業經營得到發展。
关键词: 物資 交流 經濟

内容

(本報訊)中山中路永成百貨店職工,積極推動資方參加各地物資交流大會,使企業經營得到發展,鼓舞資方提高了經營信心。
   該店在「五反」以後,由於資方對企業經營沒有信心,不設法轉變「坐等顧客上門」的經營作風,所以業務不能打開,形成收支不能相抵的困難情况。當時資方非但沒有和工人商量,相反的滿心想要解僱職工。後來職工們針對老闆的思想情况進行幫助,向他指出:如果不在開展業務上想辦法,那□就是□僱到只剩下一個職工(店裏原有四個職工),店裏還是要開支的。所以只有大家好好的商量,設法打開業務,才是正當的辦法。同時加上政府大力開展城鄉物資交流,和國營經濟對私營企業的扶助,使該店資方思想有了轉變。接着職工主動召開了兩次勞資座談會,提出克服困難,打開業務的各種具體意見。老闆對於職工們積極搞好生產的態度也很感動,就决定放棄解僱職工的消極想法,並籌劃貸到了一千五百萬元資金,向上海方面添進一批貨物。店裏貨色比較齊備之後,業務就增加了一倍左右。到七月下旬以後,本省各地初級市場都陸續舉行物資交流大會。職工們分析了店裏的情况,認爲可以在原有人手中抽調出一部份出外開展業務,就積極督促賢方準備到各地去參加交流大會。從八月上旬起,先後參加了臨平、長安、武康等地交流大會,以及省秋季交流大會零售市場。在參加這些地方的交流大會時,業務情况都很好,例如在長安鎮物資交流大會的六天時間中,營業額達四百零一萬餘元,以百分之一六·七毛利估計,利潤可達六十七萬餘元,而各項開支及稅款的支出不過四十四萬六千七百元。又如在武康交流大會五天期內,營業額達二百四十六萬餘元,而在同一時期內本店門市營業額是二百四十四萬餘元。這樣參加交流就使營業額提高一倍以上。在省秋季物資交流大會零售市場的二十五天中,營業額共達八百七十二萬九千餘元,毛利計一百三十六萬三千餘元,除開支及稅款等計七十□二萬八千一百元外,尚盈餘六十三萬五千餘元。這樣在營業額上有顯著的增加。同時在交流中還迅速售出一些過去積壓下來,在本店門市難以銷出的貨品,如陽傘、低檔童襪、被單、棉毛衫等,靈活了資金的週轉。此外並基本上解决了店裏勞動力過剩的缺點,更扭轉了老闆「等顧客上門」的舊經營思想,認識到改變經營作風的必要,並提高了搞好企業的信心。所以省秋季物資交流大會閉幕後,在職工的積極支持下,該店又去參加了臨平的秋季交流會,這次業務更好,在七天中就做了八百七十餘萬生意。臨平結束後又去斜橋,斜橋結束後又去許村。這樣接連的參加各地初級市場交流會,已使該店轉變了收支不能平衡的情况。
   在各地參加交流大會時,職工們並特別注意督促資方樹立新的商業道德,老實經營,不許欺騙農民。此外對於各種費用方面,也要做到開支合理,避免浪費,以減輕成本。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