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蘇聯,明天的中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2168
颗粒名称: 今日的蘇聯,明天的中國
并列题名: ——蘇聯圖片展覽會介紹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11日,当代日报刊登蘇聯圖片展覽會介紹。
关键词: 圖片 展覽會 介紹

内容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的大殿,今天換上了絢麗燦爛的節日新裝。蘇聯圖片展覽會今天在這座巍峨雄壯的古殿堂內開幕了。殿前左右兩側的紅旗招展,把環繞殿堂的三層白玉石欄杆襯映得比平常更加可愛。殿門內的紅色扉飾前插着中蘇兩國國旗,當中是許多盆鮮花排成的花壇。
   這次展覽會,是中蘇友好協會總會爲慶祝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三十五週年和中蘇友好月而舉辦的。展出的一百多幅圖片都很精美珍貴,是專程從蘇聯運來的,其中大部分是五彩的。全部圖片都縣掛在特別裝設的壁龕內。
   圖片的第一部分以蘇聯名畫家納爾拜疆的油畫「列寧和斯大林在討論俄國電氣化計劃」開始,生動地介紹了蘇聯在不久前完成的第一個共產主義建設工程,即列寧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建設工程。觀眾們在展覽室中首先看到各種正在工作着的具有高度效能的機器的照片:代替三萬五千個土工的吸泥機、代替一萬二千個土工的巨型挖土機、載重量二十五噸的自動卸貨卡車和強力高架起重機等。由於廣泛使用這些最新式的强力的機器,蘇聯人民在短短四年間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建設工程列寧伏爾加河——頓河運河,主要工程包括:運河部分是一百零一公里長的河槽、十三個水閘、三座抽水站、十三道堤壩、七道放水堰和水門、兩座供修理及緊急時使用的水柵、八座橋樑、還有渡口泊船處、碼頭以及運河岸上長達一百公里的公路;齊姆良水電工程部分是十二·七五公里的土堤、四百九十五·五公尺的鋼筋混凝土放水堰、一座水電站、兩個船閘、兩個閘之間長達四·九公里的運河、一處外港、一處頭段灌溉工程以及堤壩附近的鐵路和公路的高架橋、一百九十二·一公里的灌溉渠道和新鐵路綫等。可是在資本主義國家,比這小得多的工程却費了幾十年:美國的威爾遜水電站、鮑爾德水電站等,用了廿五年到三十五年的時間才建成。巴拿馬運河建築了三十五年多,並犧牲了五萬多建築工人的生命。觀衆們不僅看到了這些新穎的機器,同時也看見了使用這些機器的模範工作者們。看!這就是挖土機手普羅羅科夫,他因工作有卓著成績而榮獲列寧勳章。參加這一共產主義建設的,還有幾千位學者、幾百所科學研究院、建築設計機關和設計局,這些學者和機關解决了與運河建設工程有關的許多複雜的技術問題。熱情的說明員指着圖片向觀眾解說:這是在基洛夫林業技術科學院木材水運實驗室中,科學家們在用模型研究接近船閘時保護船舶的條件;這是在水力科學研究院水力實驗室中,科學家們研究正在建築中的大水庫的避風港的水紋圖;這是四十公尺高的齊姆良堤壩的照片。堤壩中的土堤部分是吸泥機用細沙冲積成的。這種辦法的採用在世界水力技術建築史上還是第一次。說這些圖片裏,觀衆們看到了蘇聯正在光輝地完成共產主義的物資、技術基礎的建設,看到了無比先進和强大的蘇聯工業和科學技術。
   這是一張形象地保存偉大史實的照片:莫斯科運河船隊旗艦「約瑟夫·斯大林」號,在一九五二年七月二十七日列寧伏爾加河—!頓河運河通航這個盛大節日裏,首先開進了運河,現在,觀眾們已經依靠圖片在遊歷運河和世界最大水庫「齊姆良海」了。巍然矗立在列寧伏爾加河——頓河運河入口處的岸上的斯大林銅像好比頂天的巨人,高出伏爾加河面六十多公尺,是世界上最大的銅像。銅像的台座是用烏克蘭花崗石砌成的。這座銅像在四十公里外就可以看見,可以保存五千年。在列寧和斯大林討論俄國電氣化計劃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在斯大林的具體指導下這個偉大的計劃正逐步實現。「光榮歸於偉大的斯大林!」這是建築人員刻在伏爾加河入運河的入口處凱旋碑上的一句話。這句話表現了蘇聯人民對於指引他們勝利地建設着共產主義樂園的領袖的愛戴和感激。運河建築工程的勝利完成,把蘇聯歐洲部分的五大海——白海、波羅的海、裏海、亞速海和黑海——連接成爲統一的水路運輸系統了,把四萬三千公里的航路連接起來了,運河運輸的貨物將等於四十條運輸能力强大的鐵路的運輸量。這條運河將使羅斯多夫州和斯大林格勒州的旱地和半沙漠地有二百七十五萬公頃受到灌溉。今年,河水通過新建的灌溉渠深入頓河草原一百公里,灌溉第一批土地十萬公頃。乾旱土地經過灌溉之後作物都已豐收。從圖片上,觀衆們看見了羅斯多夫州列寧集體農莊上一望無際的肥碩麥穗。齊姆良水電站發電能力將有十六萬瓩,等於英國五十年來所建築的水電站發電能力一半以上。這是運河第四號船閘的內景,這是齊姆良堤壩和水力發電站的夜景。還看看這些圖片吧:這是在「齊姆良海」沿岸新立起來的許多設備完善的村鎭,居住着從修築水庫區遷移出來的居民。
   列寧伏爾加河——頓河運河祗是斯大林改造自然計劃的一部分,展覽會上展出的一幅偉大的共產主義建設工程略圖,描畫出蘇聯人民偉大建設的遠景。這幅略圖指明:從運河的伏爾加河入口處往北就是斯大林格勒,再北行到河身彎曲處便是古比雪夫。這兩地已在修築巨大的水電站,以便供應蘇聯歐洲部分中央各州和伏爾加河流域的電力。從運河西南行,由頓河下游羅斯多夫出海經亞速海、黑海可以到第聶伯河。在這個包括了烏克蘭南部的一部分和克里米亞半島的半圓圈內,正在修築卡霍夫卡水電站和長達五百五十公里的運河。在蘇聯中亞細亞的土庫曼共和國,正在修建舉世聞名的土庫曼大運河。這些工程的完成,將使蘇聯更加接近人類最崇高的理想——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為分配原則的共產主義社會。
   展覽圖片的第二部分在會場的東部。這裏展覽着幸福的蘇聯兒童的圖片。在第一幅圖片上,觀衆們看見一羣滿臉歡笑從鮮花怒放的果園中跑來的兒童,他們前面是無限廣闊的道路。在另一幅圖片上,有個初生的肥壯的嬰兒正在過磅。這些圖片形象地生動地證實了斯大林同志的名言:「我想,沒有一個地方像在我們蘇聯那樣,是這樣關懷兒童,關懷他們的養育和發育的了。」由於蘇聯人民物質福利的增進和蘇維埃國家所實施的保健事業的成功,蘇聯人口每年增加三百萬人以上。蘇聯兒童的健康經常受到兒童醫藥衛生機關的關注。醫藥衛生機關不僅在他們生病時給予最仔細的治療,並且注意到他們的疾病的預防。圖片中有:阿拉木圖城的兒童健康諮詢所、為體質孱弱的兒童設立的森林學校,以及區立兒童健康諮詢所的護士訪問年輕的母親和醫生到雅羅斯拉夫爾城兒童敎養院學生松邊訪問等活動情况。
   在一張圖片上,觀眾們看見一位工程師正在向一羣可愛的孩子們講解物理學上的各種問題。在蘇聯,成年一代與靑年一代的聯系是深厚不可分的。著名的科學家、文學家、工廠和集體農莊的先進工作者時常和兒童們在一起,告訴孩子們關於國家經濟和文化建設方面的成就,幫助他們很好地了解周圍的生活和事物。關於蘇聯兒童幸福生活的圖片,這裏展覽出的一共有一百十四幅,它們從各方面介紹了蘇聯兒童從出生到成長所受到的蘇維埃國家的關注和愛護。蘇維埃政府像慈母一樣養育着健康的新的一代,給他們打開了創造幸福生活的道路。(新華社北京十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陳舜裔
责任者
毛樹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