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蘇聯工業化的經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2105
颗粒名称: 學習蘇聯工業化的經驗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中國學習蘇聯工業化的經驗克服的困難。
关键词: 中國 工業化 經驗 困難

内容

大家知道:我們中國要實行國家工業化。而蘇聯實行工業化的經驗,就是我們的一個很好的榜樣。蘇聯在十月革命之前,也是個農業國,工業產量比農業產量還小,斯大林那時說:「我們比先進國家(指資本主義國家)落後了五十年到一百年。我們應當在十年以內跑完這個距離。」結果,因爲蘇聯人民的努力,克服了困難,完成了工業化的任務。
   蘇聯實行工業化,克服了什麽困難呢?
   首先是資金的問題。蘇聯當然不能像資本主義國家那樣靠掠奪和剝削來找資金,那就只有依靠國內的資金積累。社會主義的積累,主要是依靠了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厲行增產節約,實行經濟核算。蘇聯培養了大批幹部和技工,開展了勞動競賽,才加快了工業的發展。
   另一個問題是工業原料基地和工業分佈的問題。在帝俄時代,工業集中的地方恰恰不是原料出産的地方,同時,好些地下資源還沒有被發現。蘇聯着手建設時,先進行了調查地下資源的工作,才發現了比以前所知道的地下資源多到了幾倍和幾十倍,鐵砂、石油、水力、森林的蘊藏量都是世界第一。蘇聯在發展工業時,便注意到工業分佈,要根據就近取材,要減少把原料和製成品運來運去的消耗。這樣,在烏拉爾、西伯利亞等礦藏極富的地方,好多巨大的工廠設立了起來。
   蘇聯工業化的特點,是有計劃的發展,根據了具體條件,一連製訂了幾個五年計劃,都一一完成了。開頭他們發展重工業,特別是發展機器製造業,因爲這是一切工業之母,也因此,蘇聯工農業的發展很快地趕上資本主義國家。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