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蘇聯高等教育先進的經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1922
颗粒名称: 學習蘇聯高等教育先進的經驗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07日,当代日报刊登了蘇聯高等敎育的改革和發展的先進經驗,尤其值得我們學習。
关键词: 經驗 學習 建設

内容

浙江大学副校长王國松
   我們慶祝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節,一定就會想到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輝煌的成就,文化敎育迅速的發展。大規模建設,特別是工業化過程,要求敎育有更大的發展,而敎育的發展更幇助了經濟建設的推進,這些先進經驗,給我們進行大規模建設一個極大的幫助,蘇聯高等敎育的改革和發展的先進經驗,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在帝俄時代,高等敎育是不受重視的,學生以貴族、資本家、地主、富農的子弟佔絕大多數,工農子弟所佔的比例是極小的。十月革命前,高等學校只九十一所,學生十一萬二千人。至一九二一年,學校的數目擴大了三倍,學生的人數增加了一倍。但在工業化過程中,感覺到技術人員的數量太少,同時因爲他們所學專業範圍比較廣泛,致有不能與具體業務結合的缺點;爲了實行工業化巨大任務,高等學校進行了根本改革,將組織龐雜的高等學校,按照生產部門的業務劃分成爲單獨學院,大學本身只留下一般的人文和自然科學的各系,其他如醫科各系,也劃分出來成爲單科性的學院,各校同類科系也加以調整。同時爲了使學生能切合實際,將原有空泛的專業,分成爲比較細緻的具體專業,由政府有計劃地確定設置全國專業學校,每一種專業學校訂有一定教學計劃。經此改革之後,高等學校的數目大增,學生的質量提高,畢業後即成爲那一門專家。至一九四〇年蘇德戰爭的前夜,高等學校增至八百所,學生近六十萬人,在三個五年計劃中,培養出近百萬專家。現在高等學校將超過九百所,學生將達一百四十一萬六千人,佔世界上第一位。這說明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敎育發展是非常迅速的,只有這樣,才能解决計劃經濟所需的幹部問題。
   我們舊敎育缺點很多,主要的是理論與實際脫節,學校與院系的設置漫無計劃,因爲理論與實際脫節,學校畢業學生必須經過一段學習的時間,才能够担起他所應負担的任務;因為學校與院系的設置無計劃,使人力物力均有浪費,不能大量培養人才。解放三年來,我們在理論與實際結合方面,已經做了一些工作,但還遠遠落後於國家建設的需要,尤其在計劃經濟即將開始的今天,更須有計劃性教育與之相配合。我們吸收蘇聯先進經驗,將全國高等學校院系加以調整,分爲綜合性大學與專門學院及大學,並增設新的學院,這是完全必要的。拿浙江大學來說,過去是一個組織龐雜的舊型的綜合大學,自調整以後,它的性質確定爲多科性高等工業學校,專門培養工業建設人才,按國家建設需要,設置專業和專修科,依照蘇聯制度,訂立敎學計劃,敎學大綱、儘量採用蘇聯敎材,設立敎學研究指導組,採用集體敎學方法。由於這一敎育大改革,我們高等敎育走上爲國家建設服務的道路。今後,我們還必須虛心學習蘇聯,改造並建設我們的高等敎育。在改革過程中,當然免不了有一些困難,但是大家都有决心學習蘇聯先進經驗,克服困難,並有信心可以完成敎育改革,培養出切合實際需要的幹部,使計劃經濟得以順利進行,今日的蘇聯,正是新中國美好的前途。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