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十月革命節介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1604
颗粒名称: 蘇聯十月革命節介紹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1月2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蘇聯十月革命節介紹的文章。
关键词: 蘇聯 十月革命 無產階級

内容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俄曆十月二十五日),俄國工農無產階級推翻了資產階級大地主的反動統治,實行工農無產階級專政,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這就是十月革命節的來歷。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沙皇政府宣佈參戰,兩年多的戰爭使俄國經濟遭受嚴重的損毀,廣大人民被迫陷於飢餓、貧困和死亡的境地;他們都極端痛恨沙皇,痛恨戰爭。當時就連資產階級也開始對沙皇不滿。
   一九一七年二月,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便領導工人兵士舉行武裝起義,推翻了沙皇政府的統治,建立了工人兵士代表蘇維埃,這就是二月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二月革命勝利後,社會革命黨人和孟什維克篡奪了蘇維埃的領導權,將政權轉交給資產階級,幫助資產階級成立了所謂臨時政府。臨時政府一開始就執行了繼續戰爭,反對工人和農民的政策。但是工農專政的工人兵士代表蘇維埃也還同時存在着,這樣就形成了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一九一七年四月,列寗從國外回國,發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綱」。列寧在提綱中規定了爭取從資產階級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路綫,並提出了「一切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在列寧、斯大林的領導下,布爾什維克黨進行了動員廣大羣眾準備無產階級革命的工作。到了十月,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看到革命時機已經完全成熟,就根據列寧的指示,决定開始武裝起義。中央委員會分派全權代表到頓巴斯、烏拉爾、赫爾森福斯、西南前綫、西方戰綫以及其他各地,準備組織起義,以援助首都彼得格勒的起義。在彼得格勒蘇維埃之下成立了革命軍事委員會,作為指揮起義的公開司令部,領導這個軍事委員會的就是斯大林。
   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六日清晨,布爾什維克黨中央機關報「工人之路」出版了,報上用很大的字登出「推翻臨時政府」的號召。革命的士兵和赤衛軍的隊伍,都開到了布爾什維克黨中央委員會所在地斯莫爾尼。起義開始了。這天夜間「列寧到了斯莫爾尼,親自領導起義。按照列寧、斯大林的命令,赤衛隊和革命軍隊在首都中心包圍了臨時政府所盤踞的冬宮。第二天(即十一月七日),赤衛隊和革命軍隊佔領了各火車站、郵政局、電報局、政府各部、國家銀行。同時,彼得洛巴甫洛夫要塞和在湼瓦河上的「阿芙樂爾」巡洋艦上的大砲,一齊向冬宮轟擊。當日夜間,革命的工人、兵士攻下了冬宮,逮捕了臨時政府人員。
   十一月七日,布爾什維克黨公佈了吿俄國公民書,宣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已被推翻,國家政權已歸蘇維埃掌握。這天夜裏,第二次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在斯莫爾尼開幕,通過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宣布立刻停止帝國主義戰爭和廢除地主土地私有制。大會並產生了第一届蘇維埃政府,即人民委員會。列寧被選爲第一届人民委員會主席。
   就是這樣,偉大的十月革命得到了勝利,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出現了。
   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了人類歷史發展最偉大的新時代,它指出了全世界一切被壓迫人民求解放的道路。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是和偉大十月革命的勝利分不開的。三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一貫得到蘇聯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援助和支持。現在蘇聯是世界和平的堡壘,蘇聯人民的道路,就是世界一切被壓迫人民的道路。按照十月革命所指出的道路前進的中國人民,已經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並將繼續鞏固這一勝利,加強和鞏固中蘇友好。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俄國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