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津湖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1196
颗粒名称: 在長津湖畔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0月当代报登载读者訪問朝鮮北部的長津湖地區。
关键词: 读者 訪問 長津湖

内容

新華社記者戴煌
   我在不久以前訪問了朝鮮北部的長津湖地區。這兒是一九五〇年冬季挫敗美侵略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美國步兵第三師和第七師的戰場,現在當地人民正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長津湖畔的人民都永遠不會忘記在一九五〇年十一月,美國侵略軍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及步兵第三師、第七師侵佔了這個地區。當地朝鮮居民在寒風大雪裏向北部邊境撤退。許多老人和小孩經受不住寒冷和飢餓而死在路上,有的被敵機炸死了。來不及撤退的人民受到敵人殘酷的屠殺。房屋被燒毁,耕牛被宰殺,成百成千的人民被美國侵略軍用鐵絲網圍住,拘禁在雪地上。有許多家庭,祖父依傍着孫子,母親懷抱着嬰孩,全家凍死在深雪中。
   正在這時,强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突然在數百里方圓的地區內包圍了美國侵略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冒着零下三十度的嚴寒,在連綿的山嶺上爬冰臥雪艱苦作戰七晝夜,殲滅了美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和第七師的主力,將長津湖地區的人民從血泊中解放了出來。接着又乘勝追擊,一直打到東部沿海的咸興、興南地區,把美國侵略軍像趕鴨子似地趕下海去。
   長津湖地區的人民在反抗美國侵略的鬥爭中表現了英勇的精神,在戰爭中他們積極配合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在自己的家鄉解放之後,就堅决地投入了巨大的恢復工作,近兩年來這裏的人民已經把這塊遭受過美國侵略者破壞的土地變成了朝中人民部隊的鞏固的後方。
   恢復工作遇到十分嚴重的困難。大雪覆蓋着荒蕪了的田園,到處是斷蹄廢墟和成羣的破坦克、破汽車,又嚴重地缺乏勞動力和耕畜。戰前供給朝鮮北部全部化學肥料的興南工廠被徹底破壞了,糧食和種籽也被敵人搶掠一空。但是,長津湖地區的人民沒有爲這些困難難住,他們充滿信心地響應了金日成將軍增加生產的號召,靑壯年婦女都像男子一樣地參加了緊張的勞動,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學校裏的敎職員和七千多名青少年學生也用很大一部分時間來參加勞動,連十歲以下的小學生也幫助家庭拾柴打水。他們迅速地塡平了田中的炸彈坑,拖走了破汽車,清除了彈片,用廢墟中的積灰和靑草做肥料,用人力拉犂,克服了百般困難,終於使荒蕪的土地重新又長出了茁壯的禾苗。
   在長津湖東新興里附近樺樹嶺下半公里處,我訪問了農民韓東順、韓東娠姊妹兩人。這裏正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殲滅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主力的戰場。韓東順的丈夫張秉哲就是在那時幫助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而英勇犧牲的。當時,韓東順和韓東娠曾積極地爲中國人民志願軍抬傷員、運粮食。在美國侵略軍南逃之後,她們沉痛地埋葬了自己的親人,全部担負了七千五百坪土地的耕種的工作。她們很快學會了扶犂,又陸續割了幾十噸靑草做肥料,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戰勝了嚴重的困難,使每町步(約合我國十四·八市畝)土地出產了三·六噸糧食。去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一週年時,她們備了酒菜到樺樹嶺上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烈士墓前含淚宣誓:來年要增加耕地面積,提高產量,支援前綫,來報答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恩情。今年,她們的耕地面積增加了一倍,每町步的產量提高到五·八噸。姊妹兩人都成了本面(區)的勞動模範。湖南下碣隅里的女勞動模範、勞動黨員張梨蘭家裏有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和四個小孩子,她自己担負了耕種三千八百多坪土地的工作。她的田地曾是經過激烈戰鬥的地方;彈坑、彈片和破汽車到處都是,而且沒有肥料和耕牛。但是她克服了這些困難。塡平了彈坑,把破汽車拆成碎件搬到空地。她起早睡晚地拾糞積肥,並且採用了新的種植法,在一千七百多坪土地上生產了十二噸馬鈴薯,超額地實現了政府的要求。榮獲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頒發的功勞獎章。
   兩年來,長津湖畔的人民就是這樣頑强地英勇地勞動着,將這塊曾經被美國侵略軍瘋狂破壞的土地重新建設起來。當年被敵人炸毀的村鎭的廢墟上開始出現了新屋,在湖畔樹木濃密的山坡底下有着熱鬧的地下劇場。現在,這一地區的耕地面積已經超過了戰前的百分之一强,而產量也比以前提高了。這裏兩年來湧現了八百名模範農民。戰前的七十六所中、小學校已經全部分班復課,百分之九十七的學齡兒童和少年都進了學校。
   這裏的人民深深地敬愛着解救他們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當地居民在中國人民志願軍當年作戰的地區——下碣隅里、新興里、柳潭里、黃草嶺、死鷹嶺等地,為犧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修建了公墓。在下碣隅里修建起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紀念塔。在湖畔半公里遠的一座小山上,中國人民志願軍不朽的英雄楊根思連長的墓前豎立了一座上面刻着「不朽的國際友人,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楊根思之墓」的紀念碑。朝鮮人民滿懷着敬愛地在墓上栽植了樹木。當地人民唱着山歌來歌頌中國人民志願軍:「美國飛機投下了巨大的炸彈,空房子的破壁倒了下去;志願軍用了小小的手榴彈,美國的大坦克肚子朝天。」表示了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無限熱愛。(新華社朝鮮前綫廿七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戴煌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