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沒有好處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1099
颗粒名称: 真的沒有好處嗎?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0月26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接受國營經濟的領導和接受加工訂貨,不是光爲了解決暫時的困難,而是爲了爭取長遠的發展的文章。
关键词: 工商业 經濟 订货

内容

有些工商業者,對加工訂貨問題,採取不正確的態度:當其自產自銷無利可圖時,對加工訂貨就「積極」起來;而當自產自銷有利可圖時,對加工訂貨却疲塌下來。因此,他們沒有眞正認識到接受國營經濟的領導和接受加工訂貨,不是光爲了解決暫時的困難,而是爲了爭取長遠的發展。同時,他們當無需改造生產經營而能獲利時則「積極」,當非經改造生產經營就不能獲利時則又消極。他們把改造生產經營——提高質量,減低成本視爲嚴重的負担,最好不費一些氣力而能賺到大錢。比如說,最近有個別工商業者便在大叫大嚷加工訂貨沒有好處,幷且還拿陳雲主任的「保證」亂飛大帽子。
   是不是眞的「沒有好處」呢?據我們所知,并不是的,以絲織業爲例,極大多數都獲得了利潤,而大叫大嚷「沒有好處」的祇是少數幾家而已。而這少數之所以會「沒有」好處的原因,正是由於它們自己不但不改造經營、減低成本,提高質量,反而人事臃腫、管理費用浩大、前吃後空,經營方法陳舊落後。那就不能不怪它們自己的經營不善了。
   至於說到陳雲主任對於利潤的「保證」,陳雲主任說得很明白:是「在正當合理經營的情况下」來提出的。成本低、質量高,可以得到比較多的利潤;成本高、質量低,則利潤便會低一點。所以要獲得陳雲主任所說過的利潤標準,先得問問他自己是不是够得上「正當合理經營」?也問問自己爲什麽大家都獲盈利,而你偏喊沒有好處?如果不先反躬自問,就亂飛帽子,那更是沒有道理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柳弓
责任者
陳雲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