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春光劇團演出的「梁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20561
颗粒名称: 評春光劇團演出的「梁祝」
分类号: G210
摘要: 梁山伯和祝英台犧牲在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下面了,他們不屈的鬥志,却生根在反抗那種喫人制度的人中的心中。出之於被迫害者的同情,人民大衆賦予這個故事以淳樸美麗的想像;在廣泛的流傳中,日趨深刻豐富,終至成爲我們民間文學中的寳藏之一。
关键词: 春光劇團 「梁祝」 评论

内容

梁山伯和祝英台犧牲在封建社會的婚姻制度下面了,他們不屈的鬥志,却生根在反抗那種喫人制度的人中的心中。出之於被迫害者的同情,人民大衆賦予這個故事以淳樸美麗的想像;在廣泛的流傳中,日趨深刻豐富,終至成爲我們民間文學中的寳藏之一。
   當越劇還是「小歌班」的初時,就有「十八相送」和「樓台會」等小戲。歌頌了梁祝的大胆、勇敢和路情,也就反映出當時封建制度的殘酷野蠻的現實。這一强烈的反封建內容,和當時人民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因此,這樣的演出便必然受到人民大衆的愛好。
   今天,經過改編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已是越劇的一齣「骨子戲」了。首先,是這戲來自羣眾,經過提煉,正確地反映了歷史的眞實;其次,越劇是人民大衆所喜見樂聞的,它的曲調,表現方法,都適宜表達梁祝這一樸素的內容。
   春光劇團演出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是齣比較令人滿意的戲。它的第一個優點是通過劇團每一個成員的認眞負責,在刻劃和表現這齣戲的健康的主題上,盡了必要的努力。它的第二個優點,是演員體會了角色的思想情感,還給劇中人物以本來性格,在舞台上傳達了角色的思想歷程,給了觀衆以恰當的感染。
   作爲一個演員,唯其從角色的內心出發,才能刻劃出角色生動的形象;同時,作爲一個演員,唯其與舞台上的合作者取得思想上的共鳴,才能使戲劇藝術臻於統一和諧的境界。在這一點上,李慧琴扮演的祝英台,田振芳扮演的祝公遠,都是比較成功的。李慧琴恰當地傳達了祝英台這一反抗封建制度的熱情、勇敢、大胆的性格,在「托媒」與「十八相送」兩場戲中,她不像一般演員似的演得過分,迹近輕佻;她通過表情、語調、適度的動作,含蓄地表現了祝英台的情緒。最精彩的是「逼婚」與「樓台會」兩場戲,她把「愛梁兄豈非害梁兄」的錯綜複雜的感情充分地表達出来,使觀衆同情她的反抗,讚美她的堅决;她那典型的形象,引導我們加深了憎恨那已經死亡了的封建統治階級。「樓台會」一場戲,她壓抑着悲慟,挨受梁山伯的譴責——特別在三張狀子一段,深刻地表現了阻止梁去吿狀是爲了不使梁被馬家屈害的摯情,補救了劇本的「我爸爸在家無過錯,試問他有什麽罪」、「文才與你無寃仇,馬文才犯了那項罪」的責問式的缺點。如果她在「別親」一場中喬裝卜卦人時能注意一下眼睛表情——處處提防着不要被其父看出破綻,那麽這個角色可能會更完整一些。
   田振芳扮演的祝公遠,是同樣的比較成功的。這個封建統治階級的代表人物典型地出現在這個戲中,是通過表面「仁慈」,內心陰狠給以豐富了的。「逼婚」一場,很多演員把這「逼」當作了單純的威脅,因此表現得咄咄逼人,忽略了封建社會父女之間的宗法關係,那是不對的。田振芳演這一場是說之以「理」——就從這「理」中,我們看出他的「勸說」其實是勒殺了女兒的純眞的愛情。這就明白地交代了他和祝英台之間的矛盾和衝突他在這場戲中適當地表現了鬥爭的一個方面,因此必然產生了使觀衆去仇恨他所維護的那種封建道德和封建制度的效果。
   至於尹樹春扮演的梁山伯一角,自「訪祝」到「樓台會」,是表現得最精彩的地方。感情上有程序,動作上有分寸,他的不幸贏得了觀眾的不平。但在「訪祝」以前各場,她對角色性格的發掘和掌握,是値得研究的。梁山伯是一溫厚、純眞、多情的書生,以飄逸到幾近輕浮的形象來表現這一人物,顯然是歪曲了梁的可愛之處的。而這些,又是通過了在一把扇子上所下的功夫表現出來的。我們不反對在扇子上下功夫,但反對離開人物性格,在扇子上玩「花巧」,來「裝飾」被人民喜愛了多少年的梁山伯。尹樹春唱得好,肯做戲,可是當她着眼於討好小市民的觀衆時,便忽略了對人民心目中久所熱愛的梁山伯的忠實。這裏,再舉「樓台會」的一個「討好」觀衆的例子:
   祝:小妹自從別你以來——
   梁:噯。
   祝:爸爸作主——
   梁:噯。
   祝:已經將小妹終身——
   梁:噯噯。
   祝:許配馬……(轉「噯噯」爲一驚)馬家了!(梁
   跌坐櫈上)
   原是一句台詞,推測當時梁的心理,是急得一氣聽完的。加上這些個「噯噯」,不但沒有加強氣氛,反而弄得不合情理。這就是所謂「海派的噱頭」吧!然而就被這種惡劣的表現方法,傷害了這一美麗故事的淳樸健康的詩意。
   尹樹春的追求形式的藝術思想,典型地表現在「回憶」(即「回十八」)一場的那件金光閃亮的服裝上。服裝應該講求美,但有個標準:切合劇中人的身分。梁山伯「家中貧寒」,連訪祝的川費都須師母資助,他是不可能穿得如此「華貴」的。從前「回十八」這場戲很冗長,怕觀衆不耐煩,演員出於好心,拿件漂亮服裝來壓壓場子,加之演員的思想水平不高,原也無可非議。今天的「回憶」一場祗短短三十句唱詞,戲的本身又很動人,眩耀「行頭」的「海派」作風,是到了需要改一改的時候了。
   最後,我們談到導演,從演出的成功中,可以看出導演的辛勤勞動,對刻劃主題,交代關節,製造氛圍等,都盡了必要的努力。但是,它的缺點是樸質的詩意不够,人工的斧鑿痕跡太明顯。例如「草橋結拜」一場,梁祝結拜金蘭,雙雙跪地,四九和銀心爲什麽也安排他們跪地拜揖呢?這可能是爲了美化舞台面吧,可是這樣的「美化」是失之於眞實的。又例如:爲了使祝公遠用扇子擋住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接近,特意在一個帽筒中插上三把摺扇,類似這種「人爲的」佈局,使演出遜色不少。導演的最大一個缺點,是對梁山伯這一人物性格的處理。演員把這一人物演得浮誇了,導演是應負糾正這一傾向,使舞台形象統一的責任的。
   總之,春光演出的「梁祝」一劇,有他一定的優點,特別是深入角色性格一點,値得我們杭州的藝人同志們很好的學習。但我們也不能忽視它的追求形式,「海派作風」等缺點,這又是値得我們引以爲戒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雷虹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