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294
颗粒名称: 健康之路
并列题名: 記健康路胭脂橋弄的清潔衛生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30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健康路胭脂橋弄的清潔衛生的文章。
关键词: 卫生 环境 清洁

内容

本報記者烏鵬廷
   在下城區的一個角落,有一條名叫健康路胭脂橋弄的衖堂。顧名思義,這地方該是既健康,又美麗的了。但是,解放以前,這條弄是出名的既不健康,又不美麗的!
   這條弄裏的居民,都是勞動人民。過去,這條弄是被許多人遺忘掉的一個角落,在杭州全市地圖上你可以找得到這個地方,但當你到健康路去找時,你就永遠也找不到它。因為這裏到處是雜草和堆積像小山一樣的垃圾堆,把通向外面街道的路都阻住了。住在弄裏的人要到街上去,一定要爬過垃圾堆,鑽過半個人高的草堆,那時這裏流行着一句話:「出門莫忘棒,忘棒回不了。」這是因為草堆裏到處是蛇,帶了棒兒出門,才可防身。在這裏,每年夏天,臭水溝和糞缸的臭氣,草堆裏的霉氣,一陣陣往屋子吹送,人聞着就噁心,還有糞缸裏的大尾巴姐,常常爬進屋子裏,有時吃飯時,桌上就發現蠕蠕在爬的姐。蒼蠅、蚊子那更不算一回事,夏秋季節疫病流行時,往往一夜間左隣右舍的同時死人,有的,一家裏一天內會死去二人——。當時國民黨反動派是不管勞動人民死活的。假使那時你到這裏來看一下,面對着「健康」、「胭脂」的名字,一定會啼笑皆非。這裏的居民,現在回憶起當時的景象來,還是憤慨無已的。
   解放以後,尤其是通過愛國衛生運動,這條弄才徹頭徹尾翻了個身。
   愛國衛生運動之前,這裏的居民就搞起衛生來。全市愛國衛生運動一開始,這裏居民結合着反對美國帝國主義細菌戰的愛國行動,更搞得起勁,男女老小全都投入了運動。他們將從淪陷期間以來歷年堆積下的垃圾都徹底淸除掉,修好了陰溝,拔盡了雜草,還將高低不平的路重新加以舖修。在運動中,全弄一四二戶人家,不分男女老小全都出動,大家一條心,便把這地方的面貌,完全變了樣。俗語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掃除,到現在,在這裏已不再是找不到的地方,而是很容易找到的了。也不再是需要帶棒才能出門,更不再聞到那種混合的臭氣。特別是在這裏的一千多隻糞坑,併的併掉了,塡的塡平了。而且羣衆想了好辦法,滅蛆滅蠅,做得徹底。這樣,便出現了「奇蹟」,糞雖多,但你很難找到一條蛆,一隻蠅,空出來的糞缸已洗得和水缸一樣乾淨。每戶人家的住屋,也都是窗明几淨;雖然是泥地,看上去同地板一樣地清潔。連屋子中央的過樑上和四周板壁也都擦得一塵不染。現在每天清早和傍晚,各戶居民都自動的出來掃路面,掃門前,一個星期一次的大掃除,擦門窗、洗刷用具、拔草,已經成爲一種生活習慣了。
   自從清潔衛生搞好後,這裏的病痛就大大減少了。今年六、七、八三個月中,害病的就比去年六、七、八三個月要減少百分之五十左右。過去蛆沒有滅掉以前,居民到田裏去施肥,脚常踩在蛆堆中,日子一久就害皮膚病,用帶蛆的糞肥,澆出來的菜也長不大。現在,不用說皮膚病沒有了,菜也長得大了,特別是這裏產靑辣椒很多,過去每天產量是四萬斤,自從環境衛生改善後,因爲大家都注意衛生,勞動生產也有勁了,現在每天產量有五萬斤。絡蔴的收成也比去年增加,今年一共收了五百多担。淸潔衛生不但使大家都健康不生病,還提高了產量使大家的生活更接近富裕。正因為在愛國主義不斷敎育下,再加上這些具體的收穫,使胭脂橋弄的居民更清楚的認識到淸潔衛生的重要。因此自愛國衛生運動開展以來,這裏就一直保持着清潔模範區的光榮稱號。
   現在每天工作完畢後,大夥高高興興的可以在門前廣場上,田塍上開會、讀報和遊戲了。最近他們正在開始種茉莉花,新蓋的玻璃棚屋子,一間間的在太陽光下閃閃的發着光,一陣陣的芬香薰人欲醉。他們計劃在一、二年內要將胭脂弄變成「杭州的花圃」,種植像胭脂顏色那樣的花朶。
   健康路胭脂橋弄的居民,正為這地方的健康和美麗的方向而努力!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烏鵬廷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
下城區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