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五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240
颗粒名称: 歡樂的五天
并列题名: 記上海總工會第一休養所的生活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9月29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上海總工會第一休養所的生活的文章。
关键词: 休養所 增產 節約

内容

本報記者張淑
   要是你家不在杭州,而曾經到西湖來玩過的話,那你一定會驕傲地對你的朋友們談起秀媚的西子景色,莊麗的名勝古蹟。如果你沒來過,一定會感到惋惜,想着「有那末一天到西湖去一趟多好。」可是,在三年以前的勞動人民,這祗是一個幻夢,一個空想,甚至於連想也不敢想起。在那時節,西湖是官僚買辦和大地主的西湖,勞動人民呢,連飯也吃不飽,那能想到這些。
   共產黨一到,這種日子就永遠過去了。西湖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懷抱,她不再受官僚、地主所蹂躪,而成了勞動人民休憇的樂園了。在今天,無論是誰,只要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努力,對國家和人民有了貢獻,他就會被光榮地送到西湖來休養。
   到了斷橋橋堍,靠右手沿着裏西湖和葛嶺山麓之間舒坦伸展的是光滑的北山路。在山嶺上的紅樓和一排密集的垂柳之間漫步過去,使你會恬靜得忘記了路的遠近。不是嗎,也許你覺得只有一瞬眼的功夫,而平坦的北山路已經一大段被你抛在後面。向右一看,原來已是秋水山莊了。
   這是一所精緻的西式樓房,走進大門,是一條美麗的花磚地的甬道,迎面是一塊地氈似的草坪,左面是一座有雪白的隔壁,打臘的地板,被隔成許多個臥室的樓房。右面呢,穿過蜿蜒的走廊和假山,是一座小巧玲瓏的文娛室,還有古色古香的亭子、欄杆、假山、噴泉……整個休養所充滿了清新的空氣和金色的陽光。
   你知道這樣幽美的所在,是給誰休息的嗎?是工人,是過去住在破爛的小房子裏,連飯也吃不飽,做夢也不敢想到到西湖來玩的工人!「秋水山莊」,現在是上海市總工會第一休養所了。一批批上海工人中的先進份子,不是勞動模範就是優秀工作者。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忘我的勞動,發揮了工人階級的智慧,創造和改進了生產工具,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合理化建議,爲國家增產節約了許多財富。對人民有貢獻的人,是多麽受到人們的愛戴啊。上海的工人弟兄興奮地歡送了他們的帶頭人到這秀麗的西子湖濱的休養所來作一個短時期的休憇。
   生產戰線上的英雄們到了休養所,就像到了老家或甚至比家還要舒服、溫暖。工作同志的熱忱、親切的招待,一點不會使你感到陌生。坐了五小時的火車,雖然是軟席,但也有點累了,要是現在能洗個澡該多麽好呢。一點也不錯,白色的搪瓷澡盆和溫和的水早等着他們了。然後,又給你檢查身體。這之後,天色晚了,加上旅途上的倦怠,該早一點休息了。
   讓我們乘此來看看這些美麗的臥房罷!休養所一共有四十只舖位,看房間的大小,安排了適當的臥床。乳黃色的柔軟的鋼絲床上,舖上了潔白的被單,深綠的被面配上了淺綠的枕頭。看了這些調和的色彩,就帶給你和平、寧謐的感受,促使你忘却了疲勞。如果蓋棉被太熱了,那末你可以換上一床薄薄的毛毯,在臥牀的旁邊,是白色的小茶几和泡好了的香茶;再過去呢,是精緻的梳粧台和桌椅。對於這樣和諧、寧靜、幽美的設備,紗窗外的樹枝羨慕得伸了頭來張望,白雲也佇立在窗前的藍空不想走了。
   舒適地休息了一整晚,懷着歡愉的心情起身,進了膳廳,豐盛的早點在等候着:粥、饅頭、肉包子、鹹蛋、肉鬆……有時還有排骨麵。那末,怎麽過這一天呢?黑板報已經替你安排好了日程了,七點半,由休養所工作同志陪同到環繞着西湖的每一個名勝遊玩。到午時再回到所裏進餐。午餐的菜更豐富了,三葷一素一湯。這些菜不但味道鮮美,營養也很好,而且每天每餐都是不同的。午後經過一小時舒適的睡眠,愉快的遊程從下午二時又開始了。黃昏,再回到休養所來。每天晚餐後的一段時間過得並不比白天差,如果你有興緻,可以到草坪上打打排球;凑滿四個人,來一盤康樂球也不壞;乒乓球、羽毛球都等候着你去使用。喜歡幽靜一點的呢,那末對坐下來弈一盤棋,或者玩一次橋牌。愛好音樂的,就讓我們拚凑攏來用各種樂器合奏一曲,或者淸一下嗓子哼一段西皮倒板。要不然,就扭開收音機靜靜地聆聽音樂;或者翻開畫報以及其它通俗書刋洌覽一遍……一天愉快興奮的生活在九點半結束了,躺在軟綿綿的床上,一夜安眠到天亮。幸福的第二天又接踵而来了。
   多麽幸福的生活,幸福得令人懷疑起來了。來休養的人們都不約而同的這樣想:眞的不是做夢嗎?不!一切都是活生生的現實。那一絲絲光輝得叫人睜不開眼的陽光,一陣陣撲鼻的桂花香,還有那掛在牆上的莊嚴、慈祥毛主席像和紅色的國旗。這一切告訴了你:不是夢,是毛主席領導全國人民革命三十年的勝利果實。
   「做夢也想不到!」這句形容勞動人民翻身作主人以後幸福生活的感覺的話,已經是庸俗的老套了,然而,就是這一句話,當聽到工人們從肺腑中挾着誠摯、激動、含着眼淚地發出來時,你會得到多末深的感受。莫要嫌厭這一句「俗套」的形容詞,它是包含了多末深厚的感情啊!是的,一個過去做牛做馬,還是不能掙得溫飽的人們,那能讓他們來杭州從容的玩賞佳景?退一萬步說,即使偶然能來一趟吧,又怎能有這樣的享受;何况,在休養期間,他們的工資還是照發的呢!曾經到過杭州的工人們,一提起他們的感想,都激動得說不出話來,哽咽了半天,掙出了一句:「要不是毛主席……」又接不下去了。就是這麽簡單的幾個字,不知道包含了多麽大多麽深的感激。上海窰業製造廠的工人許福榮同志說:「過去我從來沒有機會到杭州來玩,有一次因為在北站送朋友,車子開動時我來不及下來,朋友就勸我索性到西湖來玩一趙。我沒法子,勉勉强强的到了杭州,第二天就急急忙忙的趕了回去,不料廠裏就把我開除了。可是今天呢?……想想從前,看看現在,簡直是無法相比。今天,我對人民只有一點很小的貢獻,人民給了我這樣大的鼓勵。我以後一定要響應黨的一切號召,努力增加生產,迎接國慶,迎接明年的大規模經濟建設。」
   在舊社會,婦女所受的壓迫最深,所以她們感到翻身的喜悅更大。上海榮昌火柴廠的女工張巧珍打十二歲起做了工,挨打挨駡,所受的苦楚眞是說也說不完,現在回憶起來還很傷心,尤其當她說到她的兩個孩子因爲沒錢醫病而死的時候,淚水湧出了她的眼眶,……但是,她立刻又在晶塋的淚光中微笑了。她現在的一個孩子在托兒所裏越長越健康。當這些孩子們將來懂得聽故事的時候,他們只能把他的父母過去所受的壓迫當作是神話。
   工人們即使在休養,仍然是那麽的關心生產,關心學習,利用晚上的時間開會漫談,聯歡,交流生產經驗。有一次,休義所的工作同志徵求他們對休義所的意見,以便作爲改進的參考。他們討論了半天,都攤開了手,搖搖頭,一切都太滿意了,實在找不出缺點來,只有一點,就是要求幫助他們每天早晨進行讀報。
   連頭帶尾五天的休息,不但使工人們增進了身心的健康,也使他們受了一課生動的愛國主義敎育。職工們都進一步認識了祖國的偉大和可愛,勞動的光榮,光輝的前途。
   第四十六批來杭休養的上海勞動英雄們已經滿懷着愉快回到生產崗位上去了。他們確信自己的手——勞動的手不但已創造了幸福的今天,也必能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張淑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杭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