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工業區的大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055
颗粒名称: 通向工業區的大道
并列题名: 記新造的武拱路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9月27日当代日报登载的建國三年來杭州新造的武拱路條路的完成,是工人團結了技術人員,同時配合了各有關單位,幷發動了當地羣眾而獲得的結果。
关键词: 工業區 工程 馬路

内容

本报记者王山
   出了武林門,一條寬闊的大馬路,像箭那樣地挺直,射向遠處;左右兩行電桿,立正站着隊,站到望不見的盡頭。這條馬路,沒有西湖邊上馬路的那種蜿蜒曲折的風格,因爲它并非引向風景區,而是引向工業區,引向工廠較多的拱墅區,這條馬路就是新造的武拱路。
   說起這條武拱路,誰都記得,瀕臨運河的湖墅、拱宸橋,早年就曾是工商發達的區域、城鄉交流的樞紐。可是,在反動派的統治下,根本不理會這裏的建設,以至於從武林門通湖墅、拱宸橋的那條街,一直還保持那古老的又狹又破的石板路,不但迫使這一帶的工商業衰落,而且把城鄉隔得遠遠地,使工業區的工人們上城來很不方便。
   反動派也曾假惺惺地說是要造這條馬路,可是馬路的影子還沒看見,却伸手向沿路居民要什麽「受益費」,還要强迫沿路人家拆遷。住在半道紅的一位老人家說:「說起反動派,不給我們造路倒也罷了,說是要造路,就想要錢!你想恨不恨!活了大半世,今天才算眼前開朗了。」
   是的,當人民政府着手造這條路時,當地人民便歡欣鼓舞起來。但政府第一個考慮的便是沿路居民拆遷的困難。人民政府是照顧人民的,不但不收什麽「受益費」,而且盡量使沿路的房屋能不拆的避免拆,需拆的代拆代搬。有些房子連五木整個兒被抬起遷移到他處。拆遷以後的裝修歸居民自理,但有困難的經申請證明後還可代裝代修。雖然政府如此照顧,但沿路居民多數都自動地準備拆遷。他們說:「政府替我們造路,我們還捨不得拆遷嗎?」——共產黨和人民政府,使生活在陰黯的古老的街道上的他們,生活到現代化的平坦開朗的馬路上來了。這條路的轉變,對於他們像是半世紀的轉變啊!
   「這條路,造得快,又造得好!」這是羣眾對它的評語。的確,全路祗化了四十個晴天左右的工,就造好了。而且闊達十六公尺,平坦結實。這一條路,是杭州市失業工人對市政建設的又一貢獻,開頭有三百個失業工人參加這條路的工程,後來增加到一千人以上。他們有了造江城路、西山路的經驗,在造這條路時又創造了好多工作法。像掘下水道時,本來是一人掘土兩人吊土,吊的要等掘的,費工費時,工人們想出了好辦法,改為兩人掘兩人吊,誰就不會等誰,反而省工省時。又像第一段工程因爲路的兩邊水位很高,掘好下水道便滿上了水,安放溝管不容易,工人們也想了辦法,掘一節、做一節、安放一節。工人們爲了趕工,常常自動地早上班、遲散班,那時正是大熱天,毒日頭下他們堅持做工,日以繼夜,有時做到大天亮!
   他們爲什麽能這樣地發揮積極性呢?因爲他們知道他們背負着建設和平幸福的新杭州的責任,他們記得首長鼓舞他們的話和他們自己的保證:「要四十個晴天完工!」終於,這條長達四·四公里的武拱路,分三段進行的工程,都在四十天左右完成了。
   造武拱路的工程,不是沒有困難的,如:運送材料有困難;有一段路的兩面水位太高,也使施工困難;特別是造左家橋的工程,因為橋下水急和橋堍房屋基石突出,施工不易。可是在工人面前,這些困難算得什麽呢?都一一克服過來了。
   左家橋正在日夜趕工,抽水機日夜不停地響着。全路從武林門到小河通往拱宸橋,現在就只有這橋沒完工,但在十月的上旬,全路就可接通了。工人們說:「要加把勁,左家橋雖來不及在國慶節完工,但國慶節那天,我們要在已經豎起的橋墩上,搭個便橋,好讓拱墅區的慶祝國慶的遊行隊伍通過。」
   這條路的完成,是工人團結了技術人員,同時配合了各有關單位,幷發動了當地羣眾而獲得的結果。所以,不但路造得好,而且路的左右電桿也排得怪整齊;自來水管也按計劃安置。在約隔半公里處,路側還做了避車道,將來要做公共汽車站;在夾城巷,還造了支路,通往運河碼頭。這條路通車以後,可以使拱三段的車輛擁擠情况改善,當然也將使拱墅區的工商業走向繁榮,工業區的工人們和杭縣的農民們上城更加便當了。
   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看見,更多的煙白將在這路的盡頭和兩側豎起來,也可以看見,更多的汽車載着工人和農民疾馳在這條路上。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