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社會,兩般滋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9044
颗粒名称: 兩種社會,兩般滋味
并列题名: ——六十三歲老店員傅榮生的體會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27日当代日报登载的六十三歲老店員傅榮生解放前和解放以後的體會。
关键词: 勞動人民 社會主義 體會

内容

在中聯綢布公司第一營業所,大家可以看到一位老年店員和靑年小伙子們一道熱情的招待顧客,這就是六十三歲的傅榮生同志。他從十七歲點了大紅燭拜財神開始學生意,到現在已經做了四十六年店員。由紹興的小鎭斗門到蕭山、杭州、上海,跑遍了大小碼頭,眼看着不少老闆興家發財,但是他一直還是吃苦。一直還是買了米缺柴,付了房租穿不上衣服,挖肉補瘡,前吃後空。在上海時兒子病了連車錢都沒有,背了去看醫生。但是,就是這樣一口吃不飽的飯還是天天躭心,他說:「替人家做夥計眞是『雨傘包裹放在門角頭』,一年三節就是三個大關,財神拜不上就背人掉眼淚,準備回家喝西北風」(以前老闆在過節時,對要解僱的職工就不叫拜財神,示意他好捲舖蓋走路了)。有一年他在上海華大成布莊做夥計,老闆來了一個親戚,在端午節就毫無由頭的把他「回報」了。五荒六月,那裏也找不到職業。一直到八月秋風起,店家開始「抄盤」,老闆又要人賣命,才把他叫回去。他回想到這些往事,心中不勝忿恨。提到過去店員被人看不起,他說:「那是更不用講了,老闆看我們是『要時招來,不要時一脚踢開』。顧客說我們是『櫃檯獅子』,一天到晚站在櫃檯邊,實在是最沒出息。我自己也一直存着『夥計做到老,不如一根草』,『祇賣靑春不賣老』的想法。要不是解放了,我這份心事隨着這一把老大的年紀一天重一天,眞不知怎生得了。」
   解放以後,他起初還以爲「解放」也不過是「換朝」:「從滿清到民國,又碰到『昭和時代』,我已經看得多了,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難過,苦頭實在吃够了」。但是,共產黨、毛主席帶領工人翻身的味□他慢慢的就體會到了。同盛沅布店參加合營,老闆動腦筋要裁員。他是六十開外的人,雖然是「眼不花,耳不聾」,和靑年人一樣能做生意,不過人家腦筋少不了動上他。但是結果呢?解放後工人翻了身,不是老闆隨意可以一脚踢開的了。同盛沅參加了中聯綢布公司,他只是從羊壩頭到了淸河坊,在第一營業所裏,他依然愉快的工作着。兩個兒子過去時常被人「回報」了,到家裏「孵豆芽」,解放後他們一個在綢布店裏,一個在紗廠中,都工作得很好。他說:「四十多年來一直替人家做牛馬,解放後才是眞正腰挺直了做人。」尤其是「五反」以後,他更感到所處地位完全變了。雖然每天仍舊是站櫃檯,滋味可完全兩樣。「今天我們不再是『櫃檯獅子』,而是担當着一個『貿易工人』的光榮任務了」。他十分興奮地一口氣說到這裏,才想到要歇一歇。從口袋裏摸出一包美麗牌香烟,順便指着那件紡綢小衫說:「這種衣服過去那裏是我穿的,」哈哈,「現在生活好了,不像以前在上海時,裏面穿得破破爛爛,外面裹上一層『餛飩皮』。而且這兩年來,除了吃用還有錢多,我每月還要到人民銀行去儲蓄十萬元,替國家積累一些建設資金,更好的爲我們勞動人民謀幸福,創造社會主義的前途。」(岳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傅榮生
相关人物
毛澤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