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來我國水利建設的偉大成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8977
颗粒名称: 三年來我國水利建設的偉大成就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三年來中國人民在水利建設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已經獲得很大的成就。
关键词: 中國 水利 建設

内容

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部長傅作義
   (一)導語
   三年來我國人民在水利建設方面已經獲得很大的成就。
   在這三年當中,經過全國人民的努力,我們已經改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河道失修的狀態,基本上解除了我國人民幾千年所受洪水災害的嚴重威脅,保證了大部地區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安全。一九四九年全國水災面積在一億畝以上,一九五〇年爲六千萬畝左右,一九五一年爲二千一百萬畝左右,一九五二年截至九月二日爲八百萬畝左右。這個統計數字說明,全國水災面積是在逐年迅速縮小之中。
   在這三年當中,我國人民在水的利用上也有巨大的發展。截止一九五二年六月,華北地區灌溉面積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一倍。雨量缺少的西北地區,一九四九年平均尙只三人兩畝水澆地,但現在已發展到平均每人一畝水澆地。三年來全國共擴大灌溉面積約四千九百五十餘萬畝。另外有一億八千四百餘萬畝農田,因爲增加和改善了水的供給而得免於旱災。
   三年來我國水利事業的發展,首先是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服務。但是,從一九五一年起,我國治水方向已經從局部治理轉向於全流域的開發,從消極的除害轉向於積極的興利,從防禦洪水轉向於控制和利用洪水,特別是由於大量的水庫的修建,我們對水的利用已趨向於多目標的開發,因此我們在農田灌溉以外,還做了一些水力發電和改進航運的事業。配合我國工業化的需要,今後這些事業還將有更大的發展。
   在我國面積這樣廣闊、河流這樣衆多、雨量變化這樣懸殊的土地上,造成這樣一個變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三年來直接參加水利工程的人民有二千萬人左右。完成土方據不完全的統計,在十七億立方公尺以上,相當於挖掘十條巴拿馬運河或二十三條蘇彝士運河。另外還有數量衆多的現代化建築工程。
   (二)三年来許多河流開始進行根本的
   治理
   三年来,我們對於全國四萬二千餘公里堤防,絕大部分進行了培修。對一些水災比較嚴車的河流,如淮河,華東的沂河、沭河,華北的永定河、大淸河、潮白河等,已經開始進行全流域的根本治理。長江、黃河這些特別巨大的河流,因爲治本工程不是短期所能完成,也舉辦了臨時性的有效的防禦措施,以解除異常洪水的威脅。
   毛主席倡導的根治淮河的工程,是新中國第一個全流域的多目標的治水的計劃。它一方面要使淮河流域將近六千萬人民和二十二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永絕水患,同時要利用淮河的水流發展大約五千萬畝的農田灌溉,改進二千公里的航道系統,並配合農工業動力的需要,建造一定數量的水力發電站。爲達到這個目標,正在舉辦着三類工程:一類是蓄水工程,要在淮河各個支流的上游興建十三處蓄水庫,並在沿淮十七處湖泊窪地修建控制工程,共蓄水二〇〇億立方公尺,藉以控制和調節淮河的水量,使它在洪水時期不致泛濫成災,在枯水季節有充足的水量供給灌溉、航運和發電的需要。一類是河道整理工程,包括疏浚舊河,開挖新河,修堤和展寬堤距等。要求幹支流的河道能安全宣洩經過蓄洪調劑以後的洪水,並恢復廣大地區內被破壞了的排水系統。完成這些措施,可以免除洪水的泛濫和數千萬畝農田的澇災。另一類是發展水利的工程,就是利用水庫湖泊攔蓄的水,舉辦灌溉和水力發電工程,並修建船閘,整理航道,以改進淮河的航運事業。其中利用洪澤湖水灌溉的蘇北灌溉總渠,即可保證和擴展灌溉面積二千五百萬畝。將來淮河、蘇北灌漑總渠,和運河、長江的航道聯接起來,汽輪航行可自上海北至隴海鐵路,東至黃海,西至河南京漢鐵路。
   (下轉第三版)
  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部长傅作義
   (由第二版轉來)
   治淮工程從一九五〇年冬季開工,現在已進行到第二年度。在控制洪水方面,已完成水庫三處,湖泊窪地蓄洪工程十五處,可以控制洪水一百億立方公尺。在整理河道方面,共修復幹支流堤防二千一百九十餘公里;二十幾條支流有的進行了徹底的疏浚,有的進行了初步的疏浚,共完成疏浚工程二千八百八十公里。蘇北的灌溉總渠一七〇公里的幹渠和主要水閘都已完成。配合蓄洪、灌溉、修堤和疏浚工程,共修建涵閘一百三十八座。其中淮河幹流上的潤河集分水閘,蘇北灌溉總渠上的高良澗進水閘,運東分水閘,和東、西肥河的控制閘都是很大的水閘。這些工程已經使淮河流域的人民擺脫了水災的經常威脅,即使遇到最大洪水,也可保證主要地區不致受災,並爲淮河流域水利資源的全面開發打下了基礎。至於全部工程,則須到一九五五年才能完成。
   黃河是世界聞名的多災的河流,根據歷史上二千五百年的記載,平均十年就有四次決口。可是自從一九四七年黃河下游大部解放到現在已經六年的時間,雖曾發生幾次巨大的洪水,但在人民力量的防衛下,都已平安度過。幾年來我們做了八千二百餘萬立方公尺的土工,一百七十幾萬立方公尺的石工,使黄河下游河南、平原、山東三省的一千三百公里□大堤一般高出最高水位一·五至二·五公尺,所有臨水的險工壩埽,除去山東利津一段以外,都把臨時性的稭埽換成了鞏固的石工。特別是最近二年廣泛推行了平原省農民靳釗所創造的錐探堤防的方法,對兩岸大堤普遍進行了錐探檢查,在古老的堤防內部,發現三、四萬處貛洞鼠穴都進行了整理修補,堤防工程乃達到了空前的鞏固。
   爲了防禦異常洪水,並解除下游解凍時期冰凌壅塞所造成的災害,一九五一年又舉辦了北金堤滯洪工程和山東利津縣溢水堰工程。
   自有比較詳細的紀錄以來,黃河發生的最大洪水,一次是一九三三年,一次是一九四二年。就水量來說,一九三三年洪水量比一九四二年更大。修築了北金堤滯洪工程以後,已可保證黃河即便遇到一九三三年的洪水,也可不致發生重大災害。另外黃河從濟南到海口一段,在春季融冰的時候,有時上游河水已經解凍而下游冰凍尚未全開,以致冰凌壅塞形成冰壩,阻礙水流,造成決口。在山東利津縣修建的溢水堰工程,已經初步解决了這一問題。至於黃河的治本工程,目前也正在積極準備之中。
   長江是比黃河災害較少的河流,可是根據歷史上的紀錄,較大的水災平均亦達十年一次。因爲水量過大,問題亦不易解决。湖北的荊江段又是長江水災威脅最嚴重的一段。
   三年來我們整理了長江中下游的堤防,全流域共做土工二億一千七百餘萬立方公尺,現在幹流堤防已可保證歷年最高水位(按不同地段分別爲一九三一及一九四九年洪水位)不生潰決。爲了解除荊江段的嚴重水災,一九五二年舉辦了荊江分洪工程,一方面加强長江左岸一一四公里的荆江大堤,另一方面確定長江右岸虎渡河以東、荆江右堤以西、安鄕河以北,共九二一平方公里的低窪地區為分洪區。修建了長達一〇五四·三七五公尺的進水閘,和長達三三六·六公尺的節制閘,做爲操縱控制的機關。這樣,長江萬一遇到一九三一年的最大洪水,分洪區可以分蓄長江一部分流量,降低長江水位,以保障荆江兩岸人民安全。
   華東的沂河沭河流域,是一個歷史性的災區。這些河流,先前是和汶水、泗水匯入淮河入海。由於歷史上黄河對淮河河道屢次的侵襲,使這些河流失去了通暢的入海的道路,它們在下游互相溝迪,互相侵擾,一個河道漲水,各河都要發生水災。常年受災的地區,約有一千六百餘萬畝。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二年,蘇北和山東兩省的人民,修建了長達一百八十餘公里的沂河新道,和長達六十九公里的沭河新道,使雨河洪水有了適當的宣洩的道路。對於流域以內的排水河道進行了普遍的疏通整理,以減少澇災。爲了維持運河的航道,並且整修了淮陰船閘,在皂河鎭新修了船閘和節制閘。現在不但是沂沭河流域已經獲得兩年的豐收,並且改善了中運河的航道,廢棄百年的中運河恢復通航。
   華北的白河水系,五條大河都在天津經海河入海,各河上游源短流急,洪水的來量很大,而海河則容納不了這些洪水,所以在河北省經常發生嚴重的水災。現在已經開始進行根本治理的有潮白河、永定河和大淸河。
   潮白河在一九五〇年完成了下游新道,已經可以初步防禦較大洪水不致成災,上游的水庫正在籌建。永定河在下游進行了堤防的整理和加强,上游開始進行了水土保持工作,另外計劃修建三個水庫,其中最大的官廳水庫已經開工,一九五三年洪水到來以前即可基本完成。這個水庫完成以後即可基本消滅永定河的水患,並且可有一定數量的水力發電、城市工業用水和農田灌溉的利益。大淸河在下游開闢一個分水的減河,一九五一年已經完成一部分閘壩工程,一九五三年可全部完成,上游的水庫也在進行基礎鑽探和其他準備工作。
   此外,廣東的珠江,湖北的漢水,三年來都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堤防。華東區的浙江、江蘇和上海市沿海一帶,有共長五七六·四三公里的海塘,保護着沿海一帶一、四〇〇餘萬畝農田。這些海塘,在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多年失修,經過人民政府兩年來鞏固加强,及今年七月巨大颱風的實際考驗,已可分別在八級至十級颱風情况下,保證一九四九年最高潮水位不生潰決。
   (三)强大的防禦工程和强大的防汛組織
   相結合,使水災面積逐年縮小。
   在堤防整修和河道的治理以外,使我們能够戰勝洪水的另一個有力的因素,是全國人民積極的有組織的防禦力量。這也是新中國生產戰綫上的重要特點之一。
   中國有許多河流所以發生水災,主要是因爲泥沙淤塞所致。洪水帶來的泥沙使下游河床逐漸抬高,河槽不能固定,堤防防禦洪水能力也被逐漸減弱。要解决這個問題,必須在各河上游造林、植草、改良農作方法、修造谷坊梯田,以防止洪水冲刷。這是過去許多水利學者都知道的事情,可是因爲這一工作必須在政府領導之下,發動多數人民,長期進行工作,才能收到效果,所以在舊日中國永遠不能實現。自從人民政府成立以後,從一九五〇年起,在山東的沂河沭河上游,在河北的大清河上游,在東北的遼河上游,在西北的黃河上游,在察哈爾的永定河上游,在河南的淮河上游,都已在地方政府領導下,由組織起來的農民,修建起數以萬計的綏水壩,並配合農林部門開始進行山區的改造。這一工作的發展,對現在與洪水的鬥爭,已經起了一部分作用,將來還要起更大的作用。
   另一個羣衆性的巨大工作,是在洪水時期的防汛工作。在這三年當中,每年在洪水到來以前,全國大部地區,都在地方負責首長的親自領導下建立起防禦洪水的指揮機關,發動人民,對所有防洪工程進行普遍的檢查;配合郵電部門,建立全國規模的報汛網;到洪水到來的時候,沿河人民有組織的上堤巡守,以防止發生意外。强大的防禦工程和强大的防汛組織相結合,全國水災面積才能逐漸縮小。這對我國農業生產迅速的恢復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保證作用。
   (四)農田溉灌事業的迅速發展
   三年來,在發展灌溉、增加生產和防止旱災的工作上,我國人民也有很大的成就。
   在這三年當中,全國共舉辦現代化的灌溉工程三百五十八處,這些工程對於防止旱災也有較大的保證。其中較大的如黃河上的引黃灌溉濟衛工程,現在灌溉面積四十八萬畝,將來可發展至一百萬畝以上,並可補給衛河的枯水流量,使新鄉到天津九百公里的航道終年暢通。東北的東遼河、盤山、查哈陽、郭前旗四大灌溉工程,現在已經灌溉農田六十餘萬畝,將來可擴展到四百餘萬畝。綏遠的黃楊閘工程,改善了黃濟渠、楊家河、烏拉河三渠水量的供給和控制,不但可以免除泛濫的災害,並可逐步增加灌溉面積一百餘萬畝。察哈爾的桑乾河、渾河、御河等淤灌工程,利用洪水灌溉,目前已灌農田三十餘萬畝,可逐步擴展到九十八萬畝。山西新建的滹沱河、瀟河及澤垣渠等灌溉工程,共可灌溉農田六十餘萬畝。陝西省整理擴充涇、渭、洛、漢、褒、湑等渠即增加灌溉面積五十餘萬畝。新疆省由於人民解放軍大力經營農田墾殖,灌溉事業有更大的發展。至於淮河上的蘇北灌漑總渠,主要工程雖已完成,但因分支渠道尚未修築,沒有計算在內。
   和這些工程同時,各地人民政府也大力推進了羣衆性灌漑事業的發展。根據不完全的統計,全國新建和整修的小型渠道和蓄水塘堰共三百三十六萬餘處,這些工程有的是擴大了灌漑面積,有的是增加了蓄水容量,使原來灌溉的田畝在較長的時間內都可得到適量灌漑用水,因而減免了旱災。全國新鑿和修復水井共六十六萬八千眼,貸放水車二十九萬三千輛,使各地對於地下水的利用,得到普遍的發展。此外還恢復和增加了機械灌溉排水工具十一萬七千五百馬力,對於增加灌溉和排除內澇漬水也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過去在反動統治時期,渠道塘堰等灌溉工程是在地主階級操縱把持之下,他們中間存在着很多爭執,有勢力的地主壟斷水源的利用,使原來的灌溉設備在水的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浪費。人民政府成立以後,加强對各種灌溉設備的管理,普遍實行民主改革,並且接受推廣蘇聯先進經驗,講求經濟用水,這對現在擴充灌漑面積,已經起了很大作用。這方面的工作將來還要繼續加强。
   (五)結束語
   在三年的時間裏,我們所以能够獲得這樣的成就,主要的原因是由於毛主席偉大的鼓舞號召,是由於中國共產黨堅强有力的領導,是由於新民主主義政治制度的優越,以及在這個新的制度下所產生的新的思想,新的勞動態度和新的生產技術水平相結合的結果。蘇聯先進經驗的幫助,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解放了的人民,自己做了生產事業的主人,生產效率就迅速提高。土工效率過去是每人每日一公方或不到一公方,現在有很多地區已普遍提高到四公方五公方,並有個別的隊、組,全隊全組做到每人每日八公方十公方。在蘇聯先進經驗的幫助之下,我國人民已經迅速地掌握了進步的科學技術。一九五一年建築的控制淮河幹流的潤河集分水閘,口門總寬五五七公尺,從開始到完成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今年長江上的荆江分洪工程,一個閘長千餘公尺,另一個閘長三百三十餘公尺,總共只用了七十五天的時間。
   三年以來,人民政府所用在水利建設方面的經費,一九五〇年相當國民黨反動時期水利經費最多一年的十八倍,一九五一年相當四十二倍,一九五二年相當五十二倍。水利建設完全是和平建設,我國政府用在水利建設上的經費有這樣巨大的數量,這可以清楚地向全世界說明:我國人民的意向是什麽。我們的向是要和平地建設自己的幸福生活。我們從來不去侵略別人,也堅决反對別人侵略我們。我們擁護和平,並願和全世界的和平友人站在一道,堅决打退戰爭販子對和平的進攻。
   (新華社北京二十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傅作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