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健康的樂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8909
颗粒名称: 人民健康的樂園
并列题名: 記人民體育公園的游泳池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25日当代日报登载的杭州市人民體育公園的游泳池人民健康的樂園。
关键词: 城市 面貌 健康

内容

本报记者伯欣
   水銀柱上升着,超出了九十度,人們在悶熱的工作室裏勞動了一整天,帶着滿身大汗出來,自然而然地會產生一個欲念:淋一淋浴吧。再進一步呢:「能够有那末一個地方讓我們游游泳多好!」
   是呀,在酷熱的季節裏,游泳池該是最好的去處;它不但可以給我們解除了炎暑的威脅,讓我們在陰涼的水裏愉快地嘻遊,而且是對健康最有幫助的活動。
   可是,在過去的杭州,到什麽地方去游泳呢?說實在,杭州游泳池是有。但必須跑上五里多路(這是說你的家或者住處是在湖濱),到那以「觀魚」出名的玉泉游泳池去。但是那池水是藉着抽水機打進去的山中的泉水,夾帶着一股寒氣,很容易使人得病;在一週一次的換水時間還得停止開放一天。而且池子太小,所能容納的人數有限,因而使很多人得不到游泳的機會。
   在今年六月將完的時候,一個叫人振奮的消息傳播着:市人民政府建設局爲了適應人們迫切的需要,新建的彌陀山人民體育公園的游泳池開放了。
   六月的最後一個周末,公共汽車、自行車忙碌地行駛在湖濱至彌陀山的道上,三五成羣的人們,一陣陣地擁了過去;他們充滿活力的臉上所浮現出來的微笑在告訴人們:同志!到新建的游泳池去,今天是第一天開放!
   人們清楚地記得:僅在一年以前,彌陀山下,還是一片荒涼的坟地;生長着荒蕪的亂草和葛藤,它們頑固地糾纏着。冬天,這些變成焦黃、枯萎的生物在寒風中發出淒然的低鳴;夜晚,胆小的朋友們避免走過它的旁邊……但是現在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却是另一種足可使你驚訝的輝煌景象……
   這塊橫臥在昭慶寺北面,彌陀山南面的三萬九千六百多平方公尺的土地,去年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建設局看中了:决定在這荒地上建造一個巨大的人民體育公園。為着那些渴望游泳的人們,趕先造了一個規模宏大的游泳池。四月裏,工人們就開始在這裏忙碌着,七個月後,新的游泳池誕生了。
   這是一個「6」字形的面積二千六百平方公尺的游泳池。同時可容納一千多人游泳。深水池就是「6」字的頭,面積有六百平方公尺,深度二·五公尺;字尾那圓形的部分是淺水池,半徑二十五公尺,水深八公寸。中間是個圓形的噴水台。漆着紅漆的十一座鐵拐般的楷梯蹲在「6」字的四周。淡藍色的西湖水,帶着淸涼通過鐵管滾入池中,然後又攜了汚穢跑出去。池水帶着能為人們更多地效勞的驕傲流轉着。
   在水位以下的游泳池的基礎,必須用相當的壓力鎭壓着地下水的上舉力,給予這種力量的是碩厚的池底——做成這個堅固的基礎所採用的法子叫「片石混凝土法。」——我們不管這個蹩扭的名詞是否富有詩意,但它在目前來講確實是個考究的法子。祇要看一看它的組成物和經過半年來湖水的侵蝕而不起裂縫的池壁,就可以完全信任了。池底的混凝土上塗抹着一層水泥沙漿,下面是十分結實地塡塞着十公分厚的卵石。用鋼骨混凝土,基礎混凝土,每隔十公尺用銅片加柏油作伸縮縫做成的池牆,十分堅强地擁抱着池水。
   在池裏躭得久了,可以上岸來休息一會。環繞着游泳池的綠色草坪,是那樣的細軟而稠密,使人想到它上面去躺一會。在池的四周,遍植着棕櫚和芭蕉等富有熱帶風味的植物和沙地。馬路的邊緣,則是密密層層的白楊和花草。令人感到一種清涼的甜意。一到晚上,池内的周圍的霓虹燈發射出爽朗的光芒,對着那些活躍在水中的人們微笑。
   由於時間的限制,這裏還沒有全部建築完成,男女更衣室、廁所、茶室等大部份還是臨時塔建的竹棚,但這也沒有使你感到不便。像更衣室給人們保管衣服是免費的。假如你沒有帶游泳衣,可以化少數的錢租用。倘或不幸受到損傷,馬上可以得到救治。入池門票也非常適合勞動人民的購買力——一千元。假如五十人以上的團體和供給制幹部,憑證還可以優待。
   就在這個池子裏,從開始到結束的三個月中,容納了十二萬人愉快地度過酷熱的暑季。這裏面包括了工人、機關工作者、學校師生和其他居民們。特別値得提起的,是在這樣衆多的游泳者裏面,婦女們所佔的比例要比過去增加四五倍了。
   ×××
   由於人們是這樣地渴望着游泳,游泳池的建造因而變成整個人民體育公園的最迫切的部份。但這祇是全體的一小半。其餘三分之二的土地上將建立起一個巨大的體育館,這裏將有田徑場、足球場、籃球場、滑冰場和划船場,游泳池的池底和邊沿,都將重新磨平,另一個深水池,和附設的建築物,都已着手開工了。……一年四季,都將會有各種的花草和樹木生長着……在體育館的前面,將會有一個可以容納二十萬人的廣場。行人和車輛將會很便利的由四面八方,由寳俶路、聖塘路、環城西路、松木場路集合攏來……人們將更歡快的鍛鍊着體魄,使自己成為一個堅强的建設能手和國防戰士。
   這個荒涼的坟地完全改變了,我們還要改變它……
   「每分鐘都將改變城市的面貌!」我們曾經像神話似的在卡達耶夫小說中看到的情形,將在我們的國土上到來了!讓我們高喊那本小說的題名:「時間呀,前進!」吧。
   生長在毛澤東時代是多麽幸福啊!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伯欣
责任者
毛澤東
相关人物
卡達耶夫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