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工人的家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8761
颗粒名称: 一個工人的家庭
并列题名: 記浙江絲織一聯工人宣桂芳的家庭變化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9月23日当代报登载的浙江絲織一聯工人宣桂芳的家庭變化。
关键词: 工人 家庭 变化

内容

本報記者張源祿
   我到浙江絲織第一聯營廠的那天,正巧碰上是宣桂芳的休息日,他穿着新府綢條的襯衫、新藍卡機短褲、黑亮亮的半新皮鞋。他拿着一杯開水,帶着滿意的神情吿訴我:「解放後,世道變啦!工會為了照顧我們工人的福利,一禮拜有一天休息了。」、
   這天,雖然是他休息的日子,但仍到廠裏來走一趟,他說:「我是工會副小組長和文敎幹事,說不定廠裏有什麽臨時工作要做。」
   三年來的現實生活,使宣桂芳眞正感到了翻身的快樂,鼓舞了他的工作熱情。當我問起他生活情况的時候,他首先就把自己的身世和從前所過的生活告訴了我。
   他出生在一個貧農的家庭裏,十三歲的時候,就到杭州來做學徒,好容易挨過了四年光陰,才進了一家綢厰做工,但生活照樣很苦,天天替資本家幹活,到頭來連破衣裳也穿不上,六谷粉湯也吃不飽;如果一天不做,生活就沒着落了,
   抗日戰爭期間,他回到鄉下去謀生,勝利後,結了婚,第二年就回到杭州一家私營小型綢廠(即現在的聯營廠)來工作,三請四託地好容易才在艮山門太平村租到了一間破舊的瓦房,過着極貧困的生活。三十歲時,他老婆養下了第一個兒子,由於收入少,人增多,生活更加貧困了。有一次,他病了幾天,一家人就整天沒東西吃,大人嘆氣孩子哭,餓得實在受不住呀!冬天,沒有錢替孩子添衣裳,只得把自己補了再補的長衫脫下來讓母子二人禦寒,自己穿了一身單薄的破舊衣褲。同時,租的房子因爲修不起,遇大雨時,漏得床上、地下都是水。要躺不能,要站沒落脚的地方。
   宣桂芳說到這裏,不願再說了。是的,他過去的痛苦生活,三天三夜也訴不完。他說:「到我家裏去,看看我現在的家庭,談談今天的生活開開心吧!」
   一路上我們邊走邊談,他懷着感激的心情說:「怎麽能不感謝毛主席和共產黨呢?解放後,簡直是換了個天地,我們有了自己的工會,再不受資本家的無理虐待了,自政府頒佈勞動保險條例後,因工傷病,不但可以免費醫療,而且在休養期間,工資也照發。此外,廠裏還通過勞資協商,辦了一些福利事業,爲了提高工人文化和政治水平,工會又辦了業餘學校,使大家都可以學文化。在解放前,我只識幾個斗大的字,現在,我有千來個字好認了,會看懂報紙和記賬做筆記了。
   說話之間,到了宣桂芳家,他家是住在珠壁弄三號的一間半新式的小洋房裏。當他進宿舍去拿熱水瓶時,我在客堂上向四面瞻望了一下,的確,這個工人的家庭比起他自己所描述的過去那間破舊瓦屋來,確已另有一番光景。房子內有電燈、有自來水,天花板、地板、陳列的傢具也相當整潔,宿舍左邊玻璃窗上的花帘布和粉刷得雪白的牆壁相襯,顯出這家主人的生活過得不壞。
   我們坐了不久,一個天眞活潑的孩子從外邊蹦蹦跳跳地跑進來,嘴裏嚷着:「寄出了,寄出了!」弄得我莫名其妙,這時,宣桂芳滿臉笑容地告訴我:「這是我的孩子,叫惠民,他今天寫了封信給蘇聯的小朋友。」
   我還來不及接下去問,惠民就笑着對我說:「我們在暑期裏生活過得眞甜呀!再等七天要開學了,我們寫了封信給蘇聯小朋友,告訴他們:我們有毛主席,日子已一年比一年好起來了。」
   隨後,他的妻子也回來了,經過互相介紹,他們三人就陪着我到房間裏去參觀,我們又愉快地談了起來。
   宣桂芳每月收入最少七十多萬元,多的時候可以到一百多萬元,平均每月收入八十多萬元。再說,現在物價平,一個錢就可派一個錢的用場,所以生活過得很美滿。拿吃飯來說吧!每頓不是大米,就是白麵,還經常吃葷。
   由於生活的好轉,這三年來,他家已添了很多東西,說衣服吧!春夏秋冬四季的衣衫都齊備,除了一家人都結了絨綫衣褲外,宣桂芳還以四十多萬元買了一件呢大衣,二十多萬元做了二套列寧裝。去年夏天買了一張新棕床,連同舊的床子一齊都掛上了雪白的夏布蚊帳,棉被也添了二條新的。今年春上又買了一隻時鐘,添購了一些必要的用具,如新籐椅和漆得鮮紅的骨牌櫈子等。另外,他的家庭,從今年七月起已經在銀行裏有了七萬五千元的儲蓄。
   宣桂芳的一家生活是緊張而愉快的,每天清晨五點多鐘,他就上工去了,一直到晚上六時下工才回來。他的妻子是居民區的婦女代表,每天除了在家裏料理家務和照顧孩子外,晚上還得到居民區去開會。當他們團聚的時候,除了互相學習文化,還要講講政治、談談生產。
   在星期日,他們一家人更愉快了,宣桂芳每每要買些魚肉等葷菜聚餐。有時,一家人都換上新衣服,不是去玩公園就是去看電影。
   這樣幸福的生活,是誰帶來的呢?宣桂芳告訴我說:「這是毛主席、共產黨給帶來的」。接着,他又說:「我們應該在生產上加油幹,多爲祖國創造財富,支援我們志願軍,保牢眼前的好日脚,早日走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解放三年來,一個工人之家,就這樣隨着祖國建設事業的發展,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着。宣桂芳的家,只不過是新中國千萬個勞動人民家庭的一個普通例子罷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張源祿
责任者
宣桂芳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浙江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