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干區的羣眾敎育工作經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7940
颗粒名称: 江干區的羣眾敎育工作經驗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2年09月12日,当代日报刊登了江干區的羣眾敎育工作經驗。
关键词: 教育 學習 經驗

内容

杭市江干區今年上半年度的羣衆敎育工作,是有一定成績的。如民校已從去年下半年的一百二十六班、二個小組發展到一百九十一班、七個小組;學員也由五千五百多人增加到八千多人。此外,還開辦了一所職工業餘中學和一班農民速成識字法實驗班。現在在江干全區五萬八千多人口中,已有八千多人參加了文化學習;在農區中的文化空白村也已掃除,每村都建立起民校了。
   江干區過去的業餘敎育,不但在敎學上沒有較好的經驗,而且在行政上也沒有一定的制度。到政務院頒佈了關於改革學制的决定後,業餘學校有了一定的地位,才被重視起來。校長、敎導、總務開始明確分工,點名、請假、考試、升留級、獎勵等制度也逐步建立起來。工農居民羣衆由於政治認識日漸提高,經濟生活日益安定,因之對於文化學習更加迫切,這半年中,工人方面,如搬運工會一個單位就辦了三十九個班,二千多工人中有一千五百九十六人自動入學;農區方面,如珊瑚沙村的靑年和壯年農民,除一個瞎子外,百分之百的參加了學習,其他各村也都辦了民校;居民方面,現已開辦六十七個班二個組,全區七十個居民區,每一居民區差不多都有了一個民校。不論工人、農民、居民學習情緒都很高,工農班每日出席人數平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居民班平均達百分之九十。學業成績較好的已認識了一千五六百字,初步學會了寫話;學習不久的也能認識三、四百字,會寫自己的姓名、住址,認識普通的門牌、店號。
   江干區業餘學校所以取得了這些成績,主要是由於(一)行政領導的配合與重視。像搬運工會除工會幹部帶頭參加學習外,負責同志並在開學前通過文化訴苦方式做好動員工作,平時也抽出時間到各班去檢查,學習成績好的公開加以表揚,學習不好的也予適當的批評。並且適當地分配時間,盡可能使開會與學習的時間不致衝突,保證給工人有一定的學習時間。農村方面:如永和村民校領導上把開會、讀報、互助組的評工記分都結合在民校的周圍,無論生產怎樣忙碌,也設法使農民受到敎育;如望江、新民、甘王三鄉二月間興修鐵沙河水利工程時,日夜都要趕工,不能去上課。但在行政的支持下,敎員以水利的重要性、水利學習兩不誤、爭取做模範等爲內容編了歌子,用大紙寫起來掛在工地上,帶領大家邊認字、邊唱歌,使學習堅持下去、沒有間斷。(二)學習推動了各項中心工作。每一中心運動到來時,各校就緊密配合着中心任務運用唱歌等文娛活動進行宣傳敎育。如珊瑚沙農民通過民校的宣傳和大會的動員,全村應繳的四萬六千三百二十斤的愛國糧在一小時四十分內就入了倉。(三)貫徹了「以民敎民」的方針培養了大批羣衆敎師。由於民校迅速的發展,敎員人材就感到供不應求。在這情况下,區內就開辦了小先生學習班,從羣衆當中挑選成份較好、識字在一千字以上的人來參加學習。半年之中,培養了一百十九名羣衆敎師,分配在各校各班經常任課,目前羣衆敎師已成爲江干區開展工農業餘敎育的主要力量之一。(四)敎研小組充實了敎學內容。成人敎育到現在還沒有一套完整的經驗,一切都要自己去摸索創造。尤其是羣衆敎師過去沒有敎過書,看到一課書只有五、六個字,認爲三五分鐘就可以敎好,如果要上一個鐘頭,覺得實在沒有辦法講下去。根據這種情况,江干區文化館便把各校敎師三百四十四人分別組織成敎學研究小組,每星期開會一次,進行集體備課、工作討論及相互交流經驗。羣衆敎師業務水平因此有了顯著的提高。(五)各校的經費問題得到了適當的解决。工廠工會主動的替工人解决;居民由居民區統籌負担;農村本來規定每人每月繳二、三千元的燈油費,但許多人因繳不出費而停學,現在已以集體砍柴、挑磚塊、替人運柴、利用空地種植作物、養魚等勞動生產所得作爲民校的經常開支,這樣使民校的鞏固上更有了保證。
   現在江干區在辦民校工作仍有二個主要問題沒有得到適當解决:(一)班級大量的發展,羣衆敎師来不及培養;(二)木排工人流動性太大,有時出去工作要幾個月才回來,敎師不能隨他們的流動去進行敎學。
   江干文化舘今年上半年直接開辦了一所職工業餘中學,暫設早晚兩班,早班以搬運工人爲主,晚班以各廠產業工人爲主,每週上課五天,每天兩小時,講授語文、算術、地理、生物、政治等五種功課。學員中大部份係工會幹部、靑年團員以及靑工積極份子,他們本身工作很忙,但大家都願意擠出時間來學習。因為學員的覺悟高,學習積極,所以課堂管理制度、請假制度、學生會、校委會都很快的建立起來,這對今後的發展是很有利的,但今後發展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師資。
   農民速成識字法實驗班是在今年四月間開辦的,實驗班學員大部分是望江、甘王兩鄕的靑壯年,全班分高低兩個大組,十個互助小組。由於學員認眞學習,十四小時內完成了注音符號和拼音的學習,又經過了四十六小時的突擊生字和十二小時的總複習、總測驗後,低級組平均能識二千零二個字,高級組平均能識二千一百二十五個,達到預定要求的百分之九九·九,學員們在前兩個階段取得勝利後,學習情緒更高。閱讀時大家讀啞了喉嚨,還是爭着要讀,挑担和下田種作的時候,嘴巴裏也是不斷地在唸;休息的時候總是三三五五的集合起來討論。存在的問題是,在大量閱讀階段缺少字體較大、較通俗的讀物供給學員閱讀;其次學員中大部份都是主要勞動者,爲了保證完成學習任務,白天勞動了一天,晚上還要堅持學習,所以個別學員因此體力不支,影響健康。這是應當加以研究解决的。
   江干區的羣衆業餘文化敎育,已打下了初步的基礎,爲今後掃除文盲工作創造了條件;但在工作中還存在着很多缺點,在敎學上也還沒有創造出有系統的敎學經驗,這些都等待着迅速加以糾正和積極努力,以便將現有的成績鞏固起來和發展下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