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舊越劇曲調中汲取些什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7456
颗粒名称: 從舊越劇曲調中汲取些什麽?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2年9月6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從舊越劇曲調中汲取些什麽优点的文章。
关键词: 越劇曲調 文化 艺术

内容

越劇曲調出現了一些新的派別之後,舊的就逐漸消聲匿跡。但人們對舊曲調並沒有從感情上遺忘它,只要有機會聽到越劇界過去藝人所灌唱的唱片,人們還是感到十分親切有味,比起那種新創造出來的某些「流派」底難以理解的「怪腔」來,是要熟悉得多了。
   越劇老調之所以還令人感到親切有味,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它的曲調還不脫中國民歌的風味,或者說它就是民歌的一種形式,譬如越劇的主調是七字調,正如一切民間說唱形式——快板、鼓書、四季調等,也都是以七字爲基礎的一樣。而民歌是一種最完全的「口頭文學」形式,它具有口語化的優美特點,越劇老調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語言結構美。這裏指的不是語言本身,而是指語言表現在曲調形式上仍具有充份的口語味道,說得簡單點,它如同一切民歌一樣,是一種語言與音樂的結合體,它是由語言達到了音樂化的境地,因此,它所具有的音節聲韻之美,乃是極其自然而和諧的。雖然,它已是歌曲而不再是普通的語言了,但人們仍感到它如普通語言一樣,令人易於理解接受,這是因爲:語言通過藝術形式以後,它就比原來的更加精練,更加生動。另一個原因,是老調中所包含的人民情感比較豐富,譬如「淸唱」十分柔和婉轉,動人心轍;「七字調」則深沉而無邪,都比較能恰當地表現當時質樸、醇厚的農民情感。十分顯然,這種情感决不是勉强可以裝進去的,而是當時農民在長時期的演唱過程中,把目己的情感注入曲調中,並使之豐富起來的。
   當然,我們不是無原則的提倡舊曲調,舊曲調中也是有很多缺點的,譬如比較簡單粗糙,不够多樣;比較感傷,不能表現新中國人民健康喜悅的情緒等等。但如果說,我們的戲曲事業要在一切舊形式中汲取「人民性」的某些精華,那末,上面二點可以說是越劇舊曲調中具有「人民性」的一部份,是值得越劇界創造新曲調時加以注意學習與借鑑的。
   新曲調的各式派別,它的產生與發展缺乏羣衆基礎,它並沒有經過深入生活和長期演唱而注進新的人民的情感,所以雖然變化並不大,但變得也不好。主要缺點,表現在曲調形式上日漸脫離民歌的基礎,減弱語言的結構美。另一方面,表現在曲調所包含的人民情感日益貧乏,因爲它只是若干演員從個人趣味出發的自流演變,所以新調中增長起来的情感缺乏羣衆的情感,而大部份是從都市中資產階級與小資產階級那裏汲取來的一些灰白色的情感。顯然,這方面它要比老調遜色得多了。
   認爲一切新調是好的,大家就競趨摸仿,老調一定是落伍的,大家就瞧不起它;或者認為越劇的歷史很短,沒有什麽寶貴的遺產留給我們等等,都是一種主觀片面的看法。由於越劇是從羣衆中產生並從羣衆中成長起來的,在它的一切舊形式中,仍有其一定的羣衆智慧的結晶——包括羣衆所創造出來的優美的曲調在內。因此,如何從舊曲調中汲取其正確與優美的內容,乃是創造並豐富新曲調底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耘耕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