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話」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6844
颗粒名称: 「寫話」的故事
并列题名: ——介紹第四野戰軍某部的「寫話」教学經驗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8月29日当代报登载的有关第四野戰軍某部的「寫話」教学經驗的介绍。
关键词: 教学 經驗 介绍

内容

每逢星期五出版
   人民日報編者按:在學員們達到速成識字的目的以後,如何使仙們將「兩會」變成「四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第四野戰軍某部的試點經驗證明:在學員初□學會寫字、聽寫以後,問答寫話活動就成爲提高學員寫作能力、發展「四會」的最有效的辦法。結合閱讀,經過只十小時左右的敎學,便能使完全不會作文的學員會寫三百字以上的通順的短文。本文用故事體裁,生動地介紹了這個經驗。
   硏究難點找辦法
   王敎員近來兩三宵沒睡好覺,有一個問題叫他苦惱。戰士們學會了兩千來字,說起話來也能滔滔不斷,爲什麽寫起話來却是這麽困難?兩個鐘頭寫不出幾句話,老是「抗美援朝」、「努力學文化」、「我要好好學習」這一套。
   敎學研究組開會的時候,他提出了這個問題。同志們認爲這是寫話的一個必經階段,等一兩個月,自然會慢慢地寫得多、寫得好。可是王敎員不這麽想。今年的文化敎育,只剩下幾個月的時間了,以後又要教算術,如果現在不給語文打好基礎,要完成今年的計劃,那是困難的。再說戰士們平日都像生龍活虎,可是一寫起話來,却彆得滿頭大汗。要是不能幫助他們解决這個困難,還能算一個好敎員嗎?最後還是指導員給出了個主意:「你先找幾個戰士聊聊,看他們寫話的困難究竟在哪裏?」
   午間休息的時候,他找了一個中等程度的學員王文先談話。
   「你看寫話難不雖?」
   「可不是,前天寫話把我的腦袋都弄痛了。」
   「爲啥你們一寫就是『努力學習』、『抗美援朝」這老一套呢?平常你們的話不是挺多、說得也挺好嗎?」
   「王敎員,寫話時腦子亂極了,又想寫這句,又想寫那句;這句話當中有兩個字不會寫,那句話當中也有幾個字記不住。想來想去,眼看快下課了,只好揀天天見面的幾句話寫上去。」
   「你說的這幾句話就挺好,寫下來就是一篇挺好的寫話,幹嗎你不這樣寫呢?」
   「這幾句話要寫倒差不多,只有三個字不會寫。不過這是你問到我了,平常你總說寫你心裏想的、口裏說的、眼睛裏看到的,你不知道我想的、說的、看到的可眞太多了,叫我從哪裏下手呢?」
   王敎員又找三個人談了話,他們的意見都差不多。從這兒他悟出個道理——要是我問他們一句話,讓他們把答話寫出來,一定比較容易。
   晚上敎學研究組開會,大家都說這是個好主意。敎員組長還提了個很好的補充意見:「你們這一班學員程度還很低,出問題不要太難,最好出一些大家都能答得上的問題;第一次的問題,只要用一兩句話就能答完,以後可以逐步加深。如果一開始問題出得太難,恐怕大家不會答。你先作個樣子給大家看」。
   第一次問答寫話
   問答寫話的第一天,王敎員出了這樣幾個問題:「你叫什麽名字?」、「你今年多少歲?」、「你是什麽地方人?」、「你家裏還有些什麽人?」、「他們都是幹什麽的?」、「你是那一年參軍的?」、「參軍以前生活怎樣?」、「參軍以後生活又怎樣?」問了第一句,就讓大家寫;有幾個人寫完了,再問第二句;這樣一句、一句往下問。
   開始敎室裏靜悄悄的,只聽見筆在紙上刷刷地響。寫到第三句話的時候,大家都停下筆來,有的掻腦袋,有的跟旁邊的人商量。原來很多人不會寫自己家鄉的地名,被難住了。
   「同志們,不會寫的字可以查單字本,可以問同組的人,也可以問我。」
   「敎員,通遼兩個字這樣寫?」
   「敎員,韶關的『韶』字單字本上沒有。」
   ………
   爲這句話就躭誤了一刻鐘。
   下課以後,王敎員看大家的作業本,比上一次進步多了。
   王文先是這樣寫的:
   「我叫王文先,我今年二十五歲,我是熱河省赤峯縣人,我家裏有父親(親)母親(親),兩個哥哥,兩個少(嫂)少,四個至(姪)兒,大哥在區下工作,父親(親)跟二哥在家種地,二少(嫂)是父(婦)女會主人(任)。我是一九四八年參的軍,參軍以前給大地主扛和(活),還當過猪官(倌),生和(活)很苦。參軍以後,從東北打到廣東,立了一大功兩小功,現在學文化學軍事,我感想生和(活)很好。這都是黨(黨)和毛主席給我們的。」
   張大成是功課很好的一個同志,他却寫得不很好。
   「張大成:二十四歲,東北人,父親、哥哥、嫂嫂、弟弟妹妹,都是種地的,四九年參軍,很苦,很好。」
   他爲什麽寫不好呢?原來上一課輪到他站崗,遲到了,沒有看到敎員的示範。「都怪我粗心!」王敎員生氣地敲了一下自己的腦袋。
   再看每個人的作業: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都多了一個「我」字,如果沒有這個字搗蛋,每個人都可寫出一篇比較通順的短文。為什麽大家用這麽多「我」字呢?「王友明啦王友明,這都怪你自己不用腦子,為什麽你在每一句問話裏都安上一個『你』字呢?又是『你』叫什麽,又是「你」今年多少歲………」想通了這個道理,王敎員把自己批評了一頓。
   碰到了困難
   第二次問的是學習情况。一上課,王敎員先把上一課的作業挑幾篇給大家唸了一遍。
   「大家總說寫話困難,這一次你們寫得多好,已經是一篇小文章了。」
   接受上次的敎訓,王教員又把問答寫話的方法再講了一遍,然後才提出問題讓大家回答。第一個問答是「你在家唸沒唸過書?」第二個問題是「爲什麽你不唸書呢?」(對於唸過幾天書的人問:「爲什麽你唸書的時間這樣短?」)大家都寫得很好。
   接着提第三個問題:「沒有文化,工作上有些什麽困難?」有的學員很快就寫完了。敎員便提出了第四個問題。
   「敎員,太快了,前面的我還沒寫完哩!」王文先第一個提意見。「我也沒寫完」,「我才寫了一半」……,大家都嚷開了。
   「沒寫完的還是寫你的,問題我寫在黑板上,待會兒你們再看好了。」
   晚上王教員在敎學研究組的會上提出了兩個問題:
   「有人寫的快,有人寫的慢,像張大成把八個問題都答了,王文先只答了四個,朱小賢只答了三個,這怎麽辦?」
   「我本意讓大家多寫點,可是問『爲什麽你在家不唸書呢?』二十個人當中,十七個人都只寫了一句。像王文先算是寫得最多的,也只有兩三句話:『因為我家裏窮,那有錢唸書呢,連吃飯都顧不上。』怎樣才能使大家寫得多呢?」
   對於第一個問題,大家都說,十個指頭有長短,學員程度有高有低,哪能都寫得一般快呢!
   對第二個問題,高一級的劉教員介紹了自己的經驗:
   「我那一班開頭大家也寫不多,可是一經啓發,他們就寫多了。比如說學員寫『家裏窮唸不起書』,你就該問『家裏怎麽窮法?』、『唸一年書要花多少錢?躭悞多少工夫?」、『沒有錢去唸書,人家讓不讓?……』」王教員一聽,心裏就像開了一扇門,豁亮了。
   指導員坐在旁邊一直沒吱聲,最後大家徵求他的意見。他說:
   「第二個問題我沒啥意見,我一直在考慮第一個問題。學員程度有高低,但總差不了那麽遠。王敎員,你還是找寫得快的跟寫得慢的學員了解一下吧!」
   克服了困難,大步前進
   中午診斷時間,王敎員找張大成跟朱小賢談話。張大成爲什麽寫得快呢?他說:
   「他們大老粗學寫話,最大的困難是手不應心。本來寫字就慢,要是再碰上幾個不會寫的字,等你把字找出來,想寫的那句話早忘的沒影啦。回頭再想出來的又是另外一句話,費了勁找出來的那個字還用不上。所以我從第三句話起就用了個新辦法,不會寫的字空下,只管往前寫。趕到把問題都答完了,再翻單字本、找課本、問同組的人、問敎員,把空着的字補進去。王敎員,你看……」
   朱小賢不等張大成說完就插進去了:
   「原來是這麽會事,你說的一點兒也不差,我爲啥寫的慢,時間都花在想單字上了。」
   王敎員一面聽一面想:指導員雖說文化程度低,但多吃幾年革命飯,可眞不簡單。
   晚上,王教員好好地準備了一個敎案,把學員可能發生的問題都作了準備。
   第二天一上課,王敎員先介紹了張大成跟朱小賢的經驗教訓,大夥兒都說:「原來竅門在這兒!」
   這一次寫的是「你的家」。王敎員先問:「解放以前你家裏的生活怎樣?」讓大家寫得越詳細越好。說完了就在敎室裏四處走,看大家寫了些甚麽。朱小賢寫了一句「解放前我家裏很窮」,就把筆放下了。「你家裏怎麽窮法呢?」王敎員問了一句。他又寫了「全家五口人,指着父親給人扛活來養活,吃不上,穿不上。」王敎員又問:「吃不上穿不上,夏天的光景怎樣?冬天的光景又是怎樣?過年的時候又是個啥光景?」「你不是叫我們寫快些嗎?照你問的寫起來不變成訴苦了嗎?哪還有個完。」「沒關係,今天只有兩三個問題,你寫得越多越好。」
   別的人也有寫完了等着的,王敎員把朱小賢的情形跟大家一介紹,寫完了的人也馬上拿起筆,刷刷地寫開了。
   這一堂足足寫了兩個鐘頭,咱們看看王文先寫的第一個問題吧:
   「解放以前,我家租種大地主胡黑心兩垧地,打的粮食够了交租不够還債,一年年鬧幾(饑)荒。我八歲那一年,趕上鬧汗(旱)栽(災),交不上租子,父親壓(押)進了派出所。冬天下三尺深的雪,連樹都凍死了,我們弟兄三個都光着定(腚),不敢下炕。到了年下,地主家煮餃子,咱家老小五口喝了幾口稀竹(粥)早早就睡了,躺在炕上聽地主家的炮仗響。…………」
   不能自滿,還要提高
   搞了八次問答寫話,學員們普遍能寫五百字以上的短文了。剛好趕上了團裏的慶功大會,王敎員被大家選成靑年模範,上台去介紹經驗。
   他談完了經驗,最後說了這麽幾句:
   「我能够取得這麽一點成績,主要是指導員領導得好,連裏其他的敎員同志也給了我許多幫助。頂重要的是我隨時隨地了解學員的困難,把困難搞清楚了,想辦法也就容易了。這一點完全是指導員敎給我的。
   「在我們的經驗裏還有幾個問題沒有解决:問答寫話怎樣跟講課結合?怎樣跟閱讀參考讀物結合?問答寫話怎樣過渡到一般的寫作上去,我們已經開始搞了,還沒有啥經驗。
   「問答寫話是提高寫作能力的一個好辦法,我希望大家都來採用!我們的經驗裏還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在執行當中修正,補充!」
   台下發出了像暴風雨一樣的掌聲。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鄭力
责任者
王文先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熱河省赤峯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