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十六個加盟共和國介紹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5465
颗粒名称: 蘇聯十六個加盟共和國介紹㈦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蘇聯十六個加盟共和國介紹㈦,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关键词: 工業 面積 海岸

内容

六、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拉脫維亞在波羅的海的海岸上,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國家。面積二萬五千方哩。人口二百萬;以列特人爲主,其次是拉脫維亞人,俄羅斯人也有不少。北面與愛沙尼亞接隣,東面是俄羅斯本土;南面連接着立陶宛和白俄羅斯。
   拉脫維亞人民的生活是和海洋密切結合起來的。它有三個良好的不凍港灣:里加(首都)、列派亞、溫特斯比爾斯。這些港口自古遠就是俄羅斯經波羅的海與西歐聯結的孔道。
   在這些港口和它的隣近,早在第一次大戰前,工業就已經很發達,大規模的企業也已經發展了。
   拉脫維亞在一九一九年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但不久就被顚覆了;在它脫離了蘇聯的若干年間,無數的企業荒廢了,若干工廠也關門了。到一九四〇年八月又重建了蘇維埃政權,同年參加了蘇維埃聯盟。拉脫維亞重新走上了繁榮之路。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它受了法西斯德寇的蹂躪。許多城市被夷為廢墟。約有十四萬座建築物被毁壞。而現在許多城市已經重建了:里加、溫特斯比爾斯、葉爾加瓦、列派亞都重建完工了。全國的學校、俱樂部和圖書舘也都已恢復了。一九四五年,又重建了拉脫維亞科學院。
   戰後五年計劃的完成,給拉脫維亞帶來了更大的繁榮。
   戰後五年計劃規定的工業產量,在三年〇九個月中就已完成了。四九年工業產量已超過戰前水平一倍以上;五〇年又超過四九年百分之二十三。五〇年工業產量平均每月爲戰前的三倍。到五一年,發電量達到兩萬萬七千五百萬「基羅·瓦特時」。泥炭平均每年出產五十六萬四千噸,等於戰前的三倍。戰後特別發達的是製造生產工具的工業部門,如五金製造業、機器製造業等。其他如造船工業、食品工業等等,都大大地擴充了。
   在農業方面,四九年已完成了農業的完全集體化。到去年春天,已建立了一百個機器拖拉機站。五〇年的拖拉機馬力比四五年增加了七倍,拖拉機的工作量增加了十四倍。共和國原有的四千一百十八個集體農場,已合併爲一千八百二十七個大集體農莊。許多大集體農莊正進行着農業城鎭的建設。
   文化建設方面,也有極大的進展,入學兒童比過去增加了一倍。全國實行七年普遍敎育。去年已有二十八萬二千學生,在一千五百五十所學校學習。
   新劇院、電影院、圖書舘、俱樂部、公園等等都不計其數地建立了起來。
   但共和國的人民並不滿足於已有的成就,他們正在爲更新更美好的明天奮鬥着!(綺)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