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的新面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5464
颗粒名称: 新生活的新面貌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熱切要求知識是羅馬尼亞人民新生活的特色之一。書店裏經常擠滿了人,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和技術書籍獲得了空前的暢銷。新生活的新面貌。
关键词: 作家 人民 技術

内容

(羅馬尼亞通訊)泰卡欽柯
   熱切要求知識是羅馬尼亞人民新生活的特色之一。書店裏經常擠滿了人,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和技術書籍獲得了空前的暢銷。
   許多俄國古典作家和蘇聯作家的作品已出版了羅馬尼亞文,幷已譯成羅馬尼亞各少數民族語言——匈牙利語,德語和塞爾比亞語。正在大量出版的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的需要量也很大。在技術著作部份,我看到種類繁多的書籍。戰前羅馬尼亞每年平均出版六十七種書籍,現在已增加到四倍,技術書籍的發行量大大提高:一九五一年第一季羅馬尼亞所出版的技術課本已超過資產階級——地主統治的三十年間的出版總數。
   作家們有一切機會進行有成果的創作,青年作家受到了人民民主政權的各種鼓勵與支持。在鄉區有五十七個文藝團體,在布加勒斯特,在首都最美麗的大街上有一所愛米尼斯哥文學學校,未來的作家和詩人,勞動人民的兒女們,受到文學的敎育。政府每年還支出一百多萬列以作爲老年作家的養老金。
   ×××
   到達布加勒斯特之後,我立刻去參觀新的斯大林休息公園。門口招貼牌上宣佈交響樂會在露天劇院舉行,但票房裏已經買不到票了。一個也是買不到票的靑年說:「我們還是能找到地方的,跟我來吧。」
   他領我走上劇場附近的小丘,早有一大羣人已經把自己安排下來。我們跟他們在一塊兒,幾分鐘後樂會開始了。樂隊奏了柯爾沙柯夫和恰柯夫斯基的幾段和最有名的羅馬尼亞的作品。
   一切有名的俄國古典劇作家與蘇聯作曲家的作品,經常在羅馬尼亞上演。「鮑里司·戈東諾夫」,「伊凡·蘇沙寧」,以及歌舞劇「紅嬰粟」和「巴喀契沙里的噴泉」在羅馬尼亞各劇院,都很成功的演出。
   下面數字是音樂深入人民的標誌,也是人民文化提高的一個指標。在一九三八——三九的音樂節,羅馬尼亞惟一的交響樂團演奏了二十七次。一九五〇——五一的音樂節,十個國家的交響樂團舉行了五百七十次樂會,聽衆激增至三十二萬人。(杜新節譯自新時代)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泰卡欽柯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