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陽縣訪仙區利用集場形式舉行全區物產交流大會獲得成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5010
颗粒名称: 丹陽縣訪仙區利用集場形式舉行全區物產交流大會獲得成績
分类号: G210
摘要: 一九五二年七月十、十一兩日,丹陽縣訪仙區利用集場形式舉行全區物產交流大會獲得成績。
关键词: 丹陽縣訪仙區 舉行 交流大會 獲得成績

内容

(新華社無錫六日電)蘇南丹陽縣訪仙區運用本縣縣城物產交流大會的經驗,利用集場形式,在七月十、十一兩日舉行全區物產交流大會,參加大會的農民有六萬多人。大會購銷總額達十六億二千多萬元。
   這次大會是在充分準備後舉行的。訪仙區黨、政領導方面曾在會前召開了一次生產者、消費者、販運者的代表會議,在會上發現了各鄉產銷脫節的情况。例如前艾鄉小手工業者製造的掃帚,因爲沒有銷路,當柴燒了;其他鄉的農民却買不到掃帚。各鄉代表互通情况以後,普遍感到有交流物資的需要。區的領導方面就根據區內供銷情况和羣衆需要,有計劃地佈置了交流大會的工作。中共丹陽縣委書記也親自到區裏指導工作。他曾邀集農民和工商界代表舉行座談會,聽取他們對於交流大會的意見。
   訪仙區物產交流大會的方針以零售爲主,交易形式有集場、門市、委託組三種。集場是生產者和消費者見面直接交易的地方;門市包括國營商業、合作社和私商的臨時供應站、收購站;委託組經營代客買賣,農民和手工業生產者在集場和門市兩處買不到或賣不出的東西,都可請委託組介紹成交,委託組並辦理鄰區、鄰縣的代購代銷業務。
   在交流會中,農民和小手工業者賣出的是小麥和手工業產品,總值爲一億九千萬元;買進的是布疋、日用百貨、肥料等,總値爲三億五千三百萬元,兩相比較,買多於賣。這種情况表明了農民對於工業品需要的增長。私營工商業者在會上大為活躍,他們的成交額佔總成交額百分之六十五點二二,訪仙鎭二百多家商店在大會第一天的總營業額,就比上一次集期中的營業額多了兩倍半。
   多種多樣的宣傳文娛活動的舉行,是訪仙區物產交流會的一個特色。大會開幕前,交流大會宣敎股舉行了好幾次「乘涼晚會」,向居民宣傳交流會的意義;宣敎股又組織宣傳隊,到各行政村去流動宣傳,使城鄉互助的意義家喻戶曉。大會開幕後,集場上設立了農業、衛生、時事和度量衡四個展覽部,使參觀的農民羣眾得到了各方面的知識。此外並有六個農村劇團演出了六場話劇,羣眾都感到很大興趣。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