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連」永遠向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4478
颗粒名称: 「紅一連」永遠向前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7月31日,当代日报刊登一篇「紅一連」永遠向前。
关键词: 敵人 英雄 戰爭

内容

新華社記者于逢源
   「八一」建軍節前夕,記者訪問了英勇守衛在祖國海防前綫上的「紅一連」——「洛陽營」一連。在這個英雄連隊裏,有近二十面紅色的獎旗,它們標誌着該連的悠久的榮輝歷史和崇高的榮譽。
   「紅一連」的前身是一九二七年七月湖南平江農民起義時組成的一支工農游擊隊,在彭德懷將軍親自指揮下,從泊羅江畔轉戰到井崗山,正式編入中國工農紅軍。從此,「紅一連」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就始終爲了中國人民的解放而英勇地戰鬥着。「紅一連」先後參加過五次反「圍剿」戰、聞名中外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平型關大戰、山東敵後無數次的保衛戰和守備戰,以及解放戰爭中棗莊、洛陽、淮海等主要戰役。二十五年來,赤胆忠心的「紅一連」勇士們,不但勝利地出色地完成了歷次的戰鬥任務,在解放戰爭…殲滅了超過自己二十倍以上的敵人;而且在戰火中使自己百鍊成鋼。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全連出現了一人打垮敵人一個連的英雄陳友璧,一人殲敵一個排的英雄郭金保,寧死不屈的英雄軒廣務,三次負傷堅持爬登洛陽城頭的英雄沙培深,靑年指揮員「智勇兼備」、「文武雙全」的英雄張明等十四個人民英雄;六十四個各種工作模範;一個「爆破模範排」;四個突擊、團結、遵紀模範班和四個功臣班。而「紅一連」也被嘉獎爲「首先突進棗莊的第一連」。這些榮譽,鮮明地標誌着「紅一連」在艱苦的戰爭歲月裏,對我們偉大祖國所創建的豐功偉續。
   「紅一連」在戰鬥中,始終保持與發揚着紅軍時期的優良的戰鬥作風,攻得勇猛,守得頑强。
   一九四六年,漢奸王繼美盤踞在山東的棗莊,環城築有一丈多高的石頭牆,牆上設有電網,牆外密佈地堡,地堡外面挖有寬、深各兩米的壕溝,溝內溝外敷設數道電網、鉄絲網。「紅一連」光榮地領受了主攻棗莊的艱巨任務。他們怒目注視着敵陣,斬鋼截鐵地向黨和上級保證:「堅决打進去,爲受苦受難的勞苦兄弟報仇!」突擊命令一下達,英雄管玉昌手持大刀,飛快地鑽進敵人密集的火力網裏,連續砍斷了三道鉄絲網,其他同志又以四包炸藥接着炸開了壕溝和圍牆,七分鐘內紅色勇士們便神速地突進了棗莊,一舉奪取了敵人據守的中興公司和三座大樓。當敵人集中優勢砲火瘋狂轟擊突破口,幷以優勢兵力頻繁反撲時,紅色勇士們又像巨人般的屹立在突破口上,用刺刀、槍托和洋鋼砍向敵人。四十四名負傷的勇士們堅持不下火綫。勇士陳連的腿被打斷了,仍握緊手榴彈,滾向敵人,將手榴彈抛入敵羣。戰士們英勇地打退了敵人無數次的反撲,鞏固了突破口,爲兄弟部隊打開了前進殲敵的道路。「紅一連」由此榮獲了「首先突進棗莊的第一連」的光榮稱號。
   一九四七年冬天,人民解放軍轉入大反攻時,「紅一連」奉命配合兄弟部隊進攻洛陽城。洛陽是敵人近代化設防的城市。城東門,敵人密密層層地構築了十五道堅固工事。當兄弟連隊摧毁了甕城門外的輔防工事、突破了甕城門時,最後攻取洛陽城東門的,就是「紅一連」的健兒們。守城的敵人是蔣匪嫡系部隊靑年軍二〇六師。但是任憑敵人怎樣逐堡頑抗,却未能阻擋紅色勇士們前進。前面一個戰友英明地倒下了,後面的同志馬上衝上去。連長許昇堂的耳朶被砲彈震聾,副連長沙培深三次負傷,仍然不下火綫,頑强地指揮着部隊與敵人進行搏鬥。有些重傷的戰士也爭着前進,用手拆毀敵人的工事,讓戰友們順利通過。很多輕傷的戰士靠在城牆上讓戰友們踏着他們的肩膀登上城樓。夜十二時,紅色勇士們終於突破了洛陽東門,佔領了城樓。七班戰士劉自明,在突破口上第一次負傷時,指揮員叫他下去,他說:「只要能爬得動,我還要打!」第二次右手被打斷了,他就用兩腿夾住槍托按子彈,用左手打槍,打垮了敵人五次反衝鋒。當敵人集中兵力向城樓猛烈反撲的時候,勇士們一起高呼:「有我們在,就有城樓在!」負輕傷的都掙扎着站起來,重傷的也用手爬上去,一起把敵人打垮,保證後續部隊順利地進入城內,迅速地殲滅了蔣匪靑年軍二〇六師全部。這次攻堅戰中,「紅一連」的所在營,榮膺第三野戰軍首長嘉獎為「洛陽營」的光榮稱號。
   在一九四八年的濟南戰役中,「紅一連」二排爆破手用九包炸藥連續摧毁了商埠守敵的地堡、鐵絲網、壕溝、電網和圍牆,四分鐘全部爆破成功,無一傷亡,創造了我軍光輝的爆破範例,因而被嘉獎爲「爆破模範排」。
   全國大陸解放後,「紅一連」的指戰員們始終雄偉地站在華東海防的最前綫,一手握槍,警覺地守衛着祖國的大門;一手拿筆,以戰鬥姿態投入「消除文盲、提高文化」的學習運動。
   「紅一連」的每個指戰員都深刻地認識到:提高文化水平,是加速建設現代化國防軍的重要條件。他們以戰鬥的姿態投入了文化學習。突擊認識生字初期,很多同志的喉嚨都啞了,還不肯休息一下,他們相互鼓勵說:「拿出戰場上負傷不下火綫的頑強精神來,堅决攻下文字地堡。」團結模範、共產黨員朱元昌在課堂上暈倒了好幾分鐘,才甦醒過來,同志們勸他休息一會,他却說:「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任務是學好文化,建設現代化國防軍,我們應抓緊時間進行學習。」很多同志半夜裏偸偸地爬起來在月光下學習,他們把難記的生字寫在手心上,走路、上廁所,隨時隨地學習。
   由於他們的苦學苦練,『紅一連」在文化戰綫上已獲得了光輝的勝利。最近編在六級學習語文的戰士們,普遍已能寫一千四百字到二千字的文章;五級的能寫八百到一千字的文章。在算術方面,他們原來只會「速算法」,現在已經學會了「小數四則混合計算」。參加速成識字甲級學習的戰士們,在前十三天中完成了速成識字學習後,隨即開始了語文學習和算術學習,現在,已能寫五百字左右的應用文和請敍文。算術也從「認識數字」到學會了「簡易四則混合計算」和「多位加法」。參加速成識字乙級學習的,會認會講一千六百二十二個字到二千〇十個字的已佔百分之七十六以上,其餘的人也都學會了一千字以上。
   在偉大祖國的感召之下,「紅一連」的每個指戰員正滿懷信心地為徹底掃除文盲,提高文化水平,向着現代化國防軍的方向奮勇前進!(新華社南京二十九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人民解放軍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