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起來,向文化進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4475
颗粒名称: 團結起來,向文化進軍!
并列题名: 記人民解放軍文化學習運動中的一個互助組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7月31日,当代日报刊登一篇人民解放軍有着團結友愛互助的優良傳統。這是人民解放軍廿五年來戰勝敵人、克服困難、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文化 團結 張正良

内容

人民解放軍有着團結友愛互助的優良傳統。這是人民解放軍廿五年來戰勝敵人、克服困難、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張正良小組是浙江軍區某部四連的一個文化學習互助組,全組共四個人,他們在學習中團結互助、刻苦鑽研,想出了很多辦法,因此進步很快並獲得了很大的成績,成了該通出色的互助組。
   張正良小組四個人的文化程度原來並不一致。有的能識一千字左右、有的只能寫二、三百字。開始敎注音符號時,以卅五分鐘突擊完卅七個字母的第一名突擊手,是張正良小組的同志,可是有的同志對字音和字形差不多幾個字母却辨別不清。於是他們就展開了互助,四個人圍坐在一起,把幾個辨不清的字母拿在手裏,會唸的先唸一遍,傳給第二個人,第二人就跟着第一人唸,再傳給第三個人。這樣不到半小時,幾個「搗蛋字母」終於做了他們的「俘虜」。全組在五十七分鐘內通過了「北京站(即全部學會「搬家」),光榮地戴上了大紅花。
   可是他們並不滿足。他們當即召開了一個小組會。會上小組長張正良鼓勵大家說:「我們雖然在學注音符號中得了第一名,但是我們不能驕傲,這才是開始,往後還有困難,同志們不要鬆勁啊!要記住敎員的話:『要有克服困難的决心。』爭取最後勝利!」
   果然,困難來了。在拼音階段,張正良同志因公缺課二天,「掉隊」了,心裏眞急得慌,一急,腦子就亂哄哄的更不好使。拼音是會拼了,可不知道拼出來對不對,「勺一」「勺一」「比」了半天,還是個「勺一」,抓不準音。於是大家又想辦法;先用「你拼我抓,我拼你抓」的辦法:就是一個人唸「勺丫」「勺丫」,一個人在旁邊聽聽準了就「把」的一聲,一下子把它抓住。後來又用「擊掌爲定」的新方法。如拼「到」字,大家就唸「□么」「□么」「□么」,唸到第三或第四下時,就重重鼓一下掌把「到」字肯定下來。這樣,只一天工夫,張正良同志就跟上大家,學會了拼音。敎員把這一方法廣播出去以後,各小組也採用了這個辦法,全級很快的就學會了拼音。
   張正良小組由於能團結互助,創造學習方法,因此在第一天突擊四百二十個生字中,全部完成了任務。以後又在二十四小時(六個上午)內突擊完二千零十個單字。檢查了一下戰果,除伊、孜等幾個字不會講以外,其餘已全部會認會講了。
   「『三個臭皮匠,抵個諸葛亮』。咱們互助組的作用,眞合得上這句話」。這是張正良同志在談到他們如何通過互助提高寫作能力時說的。的確,只要從下面的事實和他們已取得的成績來看,就可以看出他們是眞正發揮了羣衆的智慧的。
   閱讀和寫作開始了。——可是怎麽寫呢?寫的材料是有,就是寫不出來。過去他們雖然每個人認識千把個字,可是很多人沒有動筆寫過東西。張正良同志是小組裏寫得比較差的一個,他拿着筆在紙上劃了半天還劃不出兩句話。怎麽辦呢?大家都摸不到頭,還是找敎員去!敎員吿訴了他們寫文章的方法以及進行互助的必要。這一下使他們摸到了竅門。回去商量了一下,他們决定先研究課文,看人家怎麽寫。按照敎員重點講課的精神,找出課文中心,分出段落研究它的結構寫法;那裏主要,那裏次要,然後再漫談自己要寫的東西。再把自己要寫的事情完全講出來,然後大家來研究。他們按照寫文章就是說話的要領,確定從那裏起頭,可分幾段。一個個的來研究好你的再來研究他的。都研究好了,就分頭去起草。起好草,再凑在一塊互相檢查,有沒有錯別字,句子通不通,是不是太囉囌。經過這樣幾次研究,他們終於摸到了寫作要領。王崇信同志說:「以前我向家裏寄個信,不是找文化教員,就是找排長、指導員幫我寫。現在我能向毛主席寫信了!」他還回憶着說:「咱們小組長開始寫作摸不到要領,寫不出來,寫了兩句看一看,覺得不好,就塗了;再寫兩句又覺得不好,又塗了;結果總是寫不好。後來我提了個意見,就是把要寫的一口氣寫下來再改(這樣可以打破顧慮,大胆寫作)。這樣他起先當天交不上作業,後來當天都能交了。」
   張正良小組的成績並不是輕易得來的,他們在學習中克服了很多困難,同時也糾正了一些偏向。他們最大的困難是公差勤務多,全組每天都要輪到站崗,經常要缺課。可是他們發揚了革命部隊傳統的團結友愛精神和戰鬥作風來克服了這一困難。譬如,上午有同志站崗缺課,大家就不睡午覺幫他補課。晚上有時換崗回來已經是下半夜三點多鐘,他們就不再睡覺進行學習。在突擊生字時張正良、孫傳成二人晚上站崗回來想學習,但又怕打攪別人睡眠,他們就到屋後的路燈下面去唸生字。
   另外,他們還經常召開班務會、小組會,檢查成績和優缺點,糾正偏向。張正良組長說:「開始學習時我們還存在着各人顧各人的打算,經過小組會上檢查學習態度後,才糾正了這一錯誤思想。」
   張正良小組這種孜孜不倦的鑽研的精神和這種團結互助的力量是那裏來的呢?這與他們高度的階級覺悟、政治水平和革命的戰鬥精神是分不開的。他們在舊社會裏是受苦受壓迫,被剝奪了受教育機會的人,在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才翻了身,他們衷心感謝黨感謝毛主席。因此當毛主席號召他們學好文化、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軍來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時候,他們眞正從思想上認識了學文化的重大意義,堅决響應了這一號召。他們把學習文化當作一個戰鬥任務來執行。在學注音符號、突擊生字的階段…,他們都提出了「攻開文字碉堡」、「抓俘虜」、「向文化大進軍」等戰鬥口號。以戰鬥中的「突擊」、「突擊手」的勇敢和機智來鑽研想辦法。他們有了思想上的認識和發揚了戰鬥的作風,因此他們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地向前邁進!
   現在,僅僅經過一個半月(每天四小時)的時間,張正良小組的每個同志都能牢記二千個單字,大部分做到四會——會認、會講、會寫、會用。能閱讀一、二、三、四册課文及課外小書。能寫四百字左右的書信和記敘文,能作班務會記錄。他們正在繼續不倦地前進着!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張正良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人民解放軍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