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3822
颗粒名称: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7月23日当代报登载的要永記毛主席指示:「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的文章。
关键词: 人民 学生 文化

内容

新華社記者謝文清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這是毛主席給他的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師範的題詞。毛主席的希望與關懷,使第一師範的學生們感到莫大的光榮,同時也感到責任的重大。
   解放以前,第一師範的學生們認爲敎育工作者,特別是小學敎師在社會上沒有地位,所以大部分學生不願作小學敎師。許多學生只是爲了享受公費待遇才考進師範的,因此,學生們對教育課程沒有興趣,課堂上曠課、請假及遲到的現象很普遍。另一方面,學生們却花不少時間讀英文,搞數理,準備升大學,形成一種「吃師範飯,讀高中書」的風氣。這種情况,在解放初期並沒有很大改變。
   一九五一年春季,第一師範的共産黨和靑年團支部根據上述情况,協同學校行政在全校開展了一個「建立正確的學習觀點」的學習運動。問題是從「建立怎樣的校風」提出的。這時,中共中央委員徐特立曾給第一師範學生寫了一封信,希望他們建立毛主席的實事求是的校風。接着,毛主席又為學校題了「第一師範」的校名。當學生們笑咪咪地在胸前佩上毛主席題名的學校證章時,每個人都向自己提出一個問題:「我應該怎樣發揚毛澤東母校的光榮?」這個問題與建立校風問題結合起來了。這是「建立正確的學習觀點」的學習運動的第一步。經過學生們的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建立實事求是的校風必須批判「吃師範飯,讀高中書」的專爲個人打算的思想,因爲這種思想不僅與實事求是的校風相違背,而且有負於毛主席題詞要求大家都做一個聯系羣衆的人民敎師的希望。這樣,大家在思想上就取得了一致的認識:必須確立正確的學習觀點!
   學習方式首先是閱讀文件,特別是毛主席關於新民主主義文化敎育方面的著作。如「新民主主義論」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等。學生們在學習中都聯系個人思想作了自我批評。在「文化敎育爲誰服務」的問題上,大家對爲工農服務的正確方向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當學生們學習了「人民日報」的「培養百萬人民教師」的社論後,就更加認識到祖國迫切地需要千千萬萬立志終身從事人民敎育事業的品質優良的人民敎師;毛主席並曾指示:「在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掃除文盲,是建設新中國的必要條件。」這樣,就解决了所謂「敎育工作者在新社會中的地位問題」。學生們還經常用斯大林同志的名言來鼓舞自己。「人民教師是勞動人民隊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家都决定要在這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爲人民做出不平凡的事業來。
   在共產黨員和靑年團員的帶動下,學生們還通過讀報、看電影、聽報告等各種活動,展開深入的討論。如在看過蘇聯電影「鄉村女敎師」之後,大家就學習該片主人公華爾瓦娜·華西里芙娜一生的事蹟。在看過「丹孃」影片之後,立刻就在座談會和黑板報上展開討論:「什麽是幸福?」「怎樣才算英雄?」及「丹孃的優秀品質是如何培養的?」在討論中,大家認識到:只有忘我地獻身人民事業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才有可能成爲英雄,那些時刻計較個人名利的人永遠也不可能有幸福。丹孃的優良品質的培養,是與她幼年所受的敎育分不開的。這就使學生們進一步理會到人民敎師對培養新中國兒童優良品質所負責任的重大。在讀報中,學生們學習了模範敎師史瑞芬、田桂芝等人的光榮事蹟,並把他們作爲自己學習的榜樣。「建立正確的學習觀點」的學習運動獲得了巨大的成績。一年以來,從第一師範畢業的學生有百分之八十愉快地走上了農村小學的工作崗位,其餘的學生也參加工廠和礦山的職工業餘敎育工作。他們已參加了勞動人民的隊伍,並且已有劉伯强、劉家怡等四名畢業生獲得了湖南省「甲等教師模範」的榮譽,他們確已成為「勞動人民隊伍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一年以來,在分配各期畢業學生時,再也沒有誰提出作農村小學工作的困難了。去年暑期畢業的女學生陶愛華,曾因身體不好而被留在城市;但她堅决要求到農村去。半年以後,她給母校寫信說:「我到農村後身體好得多了,我在農民夜校中已敎會幾十個婦女讀信和寫信。他們一天也不讓我離開,她們說我到那裏她們就要跟到那裏。我已初步體會到獻身人民事業的幸福!」
   正確的學習觀點的建立還表現在學生們的課內與課外一切活動中。小學敎師的任務是要向兒童進行全面的基礎敎育,因此在學習時就不應單憑個人興趣而專學某一門課程。現在學生們在學習中都努力做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民敎師。過去自稱「跳舞反對派」的學生,今天至少也學會了十種集體舞蹈。過去「聽到歌聲就頭痛」的學生,今天識樂譜的能力已普遍提高到能「視唱」的程度。爲了在一切活動中貫穿對兒童的愛祖國、愛勞動的敎育,學生們以工人和農民的勞動動作爲主題,創造了二十幾種集體舞蹈。
   正確的學習觀點的建立,也表現在學生們有組織的和廣泛的社會活動上。學生積極參加了各種愛國宣傳活動,並在農村辦農民夜校,組織讀報組。他們現在已與學校周圍三十里以內的農民普遍地建立了經常的聯系,並請勞動模範到學校作報告。大家遵循着毛主席的指示:「先做人民的學生」。去年寒假期間,學生揹着行李到長沙市郊區嶽麓鄉辦冬學時,首先就遇到沒房、沒燈、沒課本的困難。但農會負責人對他們說:「你先辦起來,從小到大,隨後就什麽都會有的!」學生們就在與農民共同生活,共同勞動中,開始辦了一所僅有四人聽課的夜校。農民看到學生們的生活和工作都跟他們在一起就紛紛議論起來:如今的學生倒是不同了,當眞是爲大家服務來了!不到半月,夜學已擴大為六所,有一百六十多人來聽課了。這時房子問題、燈和書本的問題,都由農民羣衆自己解决了。今春第一師範開學時,農民結隊歡送自己的敎師,並送給該校一面寫着「互助模範」的錦旗。嶽麓區一位農民對記者說:「毛主席母校的學生敎我們讀書,又幫我們種田,就和互助組一樣,所以稱他們爲互助模範!」
   第一師範現在充滿了朝氣,學校裏時常可以聽到這樣健美的歌聲:我們生長在毛澤東時代,學習在毛澤東母校,要做一個毛澤東的好學生,培養出熱愛新中國的好兒童。永遠記着毛主席的指示:「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新華社北京二十二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謝文清
责任者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湖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