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3778
颗粒名称: 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7月22日当代报登载的对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的介绍。
关键词: 民主 国家 介绍

内容

羅馬尼亞在巴爾幹半島的東北部,橫跨着喀爾巴阡山。東瀕黑海,南鄰保加利亞,西南接南斯拉夫,東北與蘇聯接壤,西北與匈牙利毗連。面積有二十三萬七千五百零二方公里(和我國廣東省差不多大),人口一千五百八十七萬二千六百二十四人(一九四八年統計)。首都布加勒斯特(居民一百二十萬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羅馬尼亞的政治充滿着反動和黑暗,民主自由的活動被抑壓,工人的組織被禁止,優秀的人民被監禁,把整個國家變成了「無聲的羅馬尼亞」。當時羅國政府的總理安唐尼斯古,是一個國內大地主和西方帝國主義的走狗。一九四〇年十一月,這個反動政府發動政變,組織法西斯內閣,宣佈與德國法西斯合作,參加了德、意、日「反共公約」。第二年一月,又以「收復失地」爲名,參加了反蘇的「十字軍」。從此羅馬尼亞變成納粹德國的附庸,而羅馬尼亞廣大人民的利益,也就這樣地被反動統治者出賣了。
   這時,羅馬尼亞各社會階層,各民主黨派都自覺地組織起來,成立若干反法西斯政團和團體,其中最主要的是愛國陣綫,民族陣綫及反法西斯委員會等。它們受着羅馬尼亞共產黨(一九四八年二月與社會民主黨左翼合併爲羅馬尼亞工人黨)的領導,推動着反安唐尼斯古政權和反納粹的鬥爭,並在北方的山地裏進行着英勇的游擊戰。
   一九四四年四月,蘇聯紅軍在東綫飛快的進展,爲了追擊敗潰的德軍,便宣佈準備進入羅馬尼亞(因爲這時羅馬尼亞已正式被德軍所佔領)。羅馬尼亞的游擊隊得到蘇聯紅軍的幫助,便於八月二十三日解放了整個羅馬尼亞。逮捕了安唐尼斯古。國王米季爾發表宣言,表示向盟國乞和。一九四五年三月,在人民大衆的壓力下,最後一個反動政府終於被推翻了,由農民陣綫(勞動農民的羣衆組織)的領導者格羅査博士組織聯合政府。參加政府的有國內一切民主進步力量,包括共產黨、社會民主黨、民農陣綫及全國農民黨的代表。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羅馬尼亞舉行了歷史上第一次的自由選舉,選舉結果,「全國民主陣綫」獲得了輝煌的勝利。
   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三十日,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四月,人民議會通過了新憲法。久受壓迫的羅馬尼亞人民經過不屈不撓的艱苦鬥爭後,就站立起來,開始用自己的手開闢了一條走向富强、自由、獨立與幸福的人民共和國的道路,一條走向社會主義建設的光榮道路。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羅馬尼亞
相关地名
蘇聯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