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場在繁榮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3604
颗粒名称: 杭州市場在繁榮中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杭州市場進入六月份以後更趨活躍,正在走向繁榮的境地。
关键词: 杭州 市場 繁荣

内容

本报记者王劍虹
   從五月份即已開始好轉的杭州市場,進入六月份以後更趨活躍,正在走向繁榮的境地。這是在春季經濟作物豐收、工業生產提高的基礎上,大力開展了物資交流,以及人民政府採取了各種有效措施扶助私營工商業發展的成果。
   市場情况日趨活躍
   今年春季,由於「三反」「五反」運動轟轟烈烈的展開,公私企業都把力量集中在消滅「三害」和肅淸「五毒」上面,物資交流曾經一度停滯,城鄉脫節現象相當嚴重。當時,浙、贛及皖南部份地區,農民們在農產豐收後,要的是棉布和其他工業品,市場便感到缺貨,而杭市工商業却有大量棉布苦於乏人問津,僅染織布一業所積壓的棉布就有四萬疋以上;又如本省土紙產區的農民,有了紙沒人要,只得跑到城裏來推銷,向杭市土特產交易所要求收購的農民,三月中最多的一次就有一百數十人,該所登記積壓的土紙達五、六千件之多,而在省外若干地區、土紙的需要量基本上却還是正常的。這種相當嚴重的城鄉脫節、供求失調現象,形成了市場呆滯狀態,給工農業生產帶來了一些暫時的困難。四月份開始,經過人民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扶助私營工商業的措施,鼓勵其經營的積極性;一方面,國營、公營經濟又帶頭參加城鄉交流工作,情况就有了迅速的改變,市場呆滯狀態隨即煥然改觀。商店裏的顧主增加了,連系着城鄉的鐵路、公路、河道上,舟車忙於把農產品運到城裏來,把工業品運到鄉下去。主要商品批發市場的成交額,隨着夏季的來臨,也像寒暑表的水銀柱一樣直綫上升着;如六月份的麵粉成交量較五月份增加了百分之二三,猪增加了百分之一三;公私企業的營業額自然也普遍地增加着,國營土產公司的營業額六月份較五月份增加達百分之五十一强,糧食公司的營業額也增加了百分之十五强,全市一百個行業六月份的總營業額,據初步統計,較五月份增加了百分之十一以上,其中以有關城鄉物資交流的行業增加最快,如皂燭碱工業增加百分之四六,染織布工業實際銷布額增加達一倍强,山貨業增加百分之三二·一。在這個上升的情况中,有一點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便是銷售對象的增加比例最大的是農民。這說明了廣大農民的購買力隨着農土產品的推銷出去,已顯著的提高了。
   七月份以後,市場交易額以更快的速度增加起來,以糧食、棉布、油脂、白肉醃臘、絲、燃料、牲畜等七個主要商品批發市場七月上旬的成交額統計,較六月下旬平均增加了百分之二八·八强。就成交物資的種類和數量看,則工業品和農產品的成交比例已經接近了正常狀態,如工業品中的色布成交量增加了百分之四五,農產品中的白肉醃臘成交量也增加了百分之四〇。顯然,城鄉脫節狀態已經有了很大改變。目前,許多原來滯銷的商品,已成爲暢銷,如四、五月份猶是大批積壓的棉布,目前部份已有供不應求之象;土紙也已由嚴重滯銷轉變爲行銷或暢銷,整個市埸已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氣象。工農生產上的困難也隨之冰釋了。
   規模宏大的物資交流
   市場從呆滯轉變到活躍,人們都明白:這裏面的關鍵二是做好了物資交流工作。杭州市的財經部門領導上,在這個工作上所化的力量是巨大的。自華東區物資交流大會閉幕以後,就其所動員和組織投入物資交流工作的公私經濟力量上看,規模是宏大的、空前的。下面一些數字可以替我們證實這個說法:至目前爲止,參加省內外各地物資交流的已有十七個代表團或交流組,組織成份包括了國營經濟、合作社、公私合營、私營企業等四種經濟成份;公私工商業者參加遠近地區有組織的物資交流工作的達一百六十三人,這些人們代表着杭市各種有關城鄉貿易的行業和公私部門,至七月上旬為止,已有七個代表團或交流組完成了交流任務返杭,購銷總値(包括私商在華東區、浙、江省物資交流大會上的購銷總値)達四百七十一億元。只有這樣規模宏大的物資交流,才能在很短時間內扭轉了市場的呆滯局面。但是,這裏也有一些相反的情况:如目前杭市市場正感到毛邊紙缺乏,在產區却有的是毛邊紙;部份工業品在城市中還有大量積壓,而若干農村則感到缺乏。因此,物資交流還必須在更廣泛的基礎上、更深入地進行。城鄉脫節現象即使是局部的,也總是不應該的。我們應該使市場的每一根血管都流通起來,這樣才能使它更健康、更茁壯、更繁榮。
   人們都知道:我們的經濟是以國營經濟爲領導的,在今年的物資交流中,這句話的意義顯得越來越清楚了,許多私營工商業者,過去不願意去理會這句話的,現在也理會了。因爲,我們是在事實面前:當私營工商業者徬徨不前、農村土特產滯銷時,國營土產公司就帶頭收購,在三個月中以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一百五十的資金共一千五百餘億元投放在土特產的收購上運銷各地,給私商指引了一條發展的道路;若干私營工商業者曾經一度覺得「有氣無力」,人民銀行即擴大了對他們的貸款,鼓舞了他們的積極性。如山貨業一聯合營處,得到銀行一億五千萬元貸款後,今年六月份收購的土產總値較五月份增加了百分之一五三·四。收購數量超過了去年同期百分之三十以上。這些事實,讓人們知道:國營經濟的領導,在我們經濟生活的改善中,作用是偉大的。
   工業生産不斷增加
   物資交流的廣泛展開,保證了工農業生產的恢復與發展,也替正在展開的增產節約運動創造了前提。現在,杭市許多種工業品的生產已表現着急速上升的趨勢,如皂燭碱工業六月份肥皂產量較五月份又增加了百分之六四,石碱生產則已完全恢復;今年第三季度衛生衫褲的產量將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五十以上,染織布及絲織工業的加工產量平均也將增加百分之一百十四强。手工業生產大部份也是增加的。人們已經可以清楚地望到:由於工業生產的不斷上升,物資交流的物質力量有了更豐厚的基礎,豐收的秋季,將要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物資交流高潮,新的繁榮局面!
   為了扶助私營工商業的發展,讓一切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私營工商業發揮它的作用,來迎接秋收之後新的繁榮局面,人民政府和國營經濟在這重要關頭,除了擴大對私營工商業的加工訂貨之外,又由人民銀行降低放款利率,減輕了私營工商業者的負担。不難明白:這將大大的提高了私營工商業者的經營信心和積極性。
   一切條件都是有利的,一切情况都是有利的,讓一切經濟力量在國營經濟的領導下,爲了迎接旺季的到來而共同努力吧!爲了使我們的經濟生活更美好而共同努力吧!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劍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