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狂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3151
颗粒名称: 成都的狂歡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07月15日,当代日报刊登了在成渝鐵路全線通車典禮中,成都的狂歡情況。
关键词: 鐵路 成都 人民

内容

在這次成渝鐵路全線通車典禮中,初到成都的人都爲成都男女老少所流露出来的熱得像一團火一樣的心情所深深感動。
   中國共產黨川西區黨委、成都市委和川西人民行政公署、成都市人民政府都把這次成渝鉄路通車當作重大的政治事件,把組織這次通車作爲政治任務看待。在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成都人民熱烈地慶賀這五十年來渴望的日子。七月一日以前,成都人民就舖平了馬路,打掃了街道,在北門的車站外面修了一所可容數十萬人的廣場,又從這廣場修一條又寬大又平坦的馬路到城內。通車前夕,大街小巷都顯現出繁榮的氣象,百貨商店的花布都被婦女們爭購一空,大小成衣店和製旗商店都是日夜加工,所有旅店都住滿了從川西平原趕來祝捷的人們。
   六月三十日午夜起,羣衆就先後向北門外車站走去,唱着、舞着,狂歡通宵。一直到七月一日黎明,三十萬羣衆都匯集在廣場上。在廣闊的綠色的平場上,鮮紅如林的旗幟,鮮豔奪目的服裝,把整個廣場染成了一片彩色的世界。當列車出站時,三十萬人鼓掌歡呼,撼動了這個以寧靜幽雅著稱的城市。
   成都人民熟愛成渝鐵路,也熱愛這慶的來賓。從七月二日到四日,他們對重慶六百個來賓作了最熱情的款待。這次鐵路通車是兩大城市的聯歡和握手,加强了兩大城市的友誼,他們不僅是歡迎親愛的重慶朋友,而且是慶賀祖國的繁榮和昌盛。
   成都的兒童這些日子分外可愛。他們把坐火車來的人看作親人,向来賓們投擲紙花,忙獻鮮花,握住來賓們的手不放,天眞地問好。來賓們到灌縣去參觀我國著名都江堰水利工程,碰到成羣的少年兒童隊,他們不斷地問:「蘇聯專家來了沒有?」他們深深感謝蘇聯專家對建成渝鐵路的貢獻。
   成都是風景秀麗的城市,到處是樹木、花草、流水,到了這裏的人就如進了花園。成都平原縱橫數百里,盡是一望無際的稻田,一年的豐收,就可以吃好幾年,往年人們都說:成都是一個好地方,就只缺煤、缺鹽、缺工業器材和缺少一條鐵路。成都人民幾十年來就一直渴望着一條鉄路。
   在幽美的人民公園(原少城公園)裏,巍然矗立着一座高達十一丈的方形石碑。石碑的四面刻着斗大的字:「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字的下面雕着火車頭、軌道、枕木和車箱掛鈎的圖樣,這座石碑是成都人民為鐵路而進行過流血鬥爭的永遠不可磨滅的光榮業績。
   事實是這樣:從一九〇三年起,四川人民就籌款準備修建一條由成都到漢口的鉄路,到了一九一一年,就是辛亥年,滿清皇帝突然把這筆修築鐵路的人民財產「收□國有」,四川人民發動了堅强的抗議,成都人民是這次保障路權事件的發難者,示威、請願、罷課、罷市、抗糧、抗稅,滿清王朝四川總督趙爾豐,向示威的羣衆開槍,打死打傷了三十多人。一個月後,辛亥革命起,滿清政府終於倒台。
   人們不難理解,爲什麽成都人民現在親眼看到了鉄路和火車之後,是如此狂熱,如此激動,因爲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節日,而是想望了數十年的幸福生活的來臨。
   成都人民爲了慶賀幸福的開始,爭着貢獻出一切。北門外的一千多戶農民自動遷移,以便在這裏建設大型的車站。成都附近農民組織起護路隊。金堂人和鄉第四村和第五村的農民還爲此發生了爭執。第四村的農民說,我們人多,能包下,不用你們出力。第五村的農民不服氣,組織了一百多人到鐵路邊站起來,爲的是可以天天看見火車來去。
   從六月底起,成都北門外車站附近,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羣衆絡繹不絕地來參觀鉄路。雖然報上刊載了許多消息和照片,但大家始終覺得滿足不了自己的要求,必需親自來看看才行。川西許多推獨輪車的工人,推着沉重的貨物,却不直接運到目的地,而要繞道幾十里經過成都,爲的是要看看鐵路。在川西深山中的汶川縣,有一個七十五歲的老人王瑞珍來到成都,他像撫摸親人似的用雙手在鐵軌上摸了又摸,他激動地說:「我在四十年前爲鐵路出過四十兩銀子,連鉄路的影子也沒見,現在我連半分銀子也沒出,火車却到了跟前。」讓我們再聽一個老太婆張秀貞的話吧,她是華陽縣人,她特地爲着鐵路來住到成都的姨媽家裏,她說:「我當姑娘的時候就聽說要修鐵路,後來我出嫁了,生兒育女了,也不曉得鐵路是個啥樣子,現在我的女兒也快五十歲了,我以爲這一輩子再也看不見火車,硬是毛主席領導得好,我這快死的人也遂了一場心願了。」這種高貴的喜悅感染了所有的人們。華西大學和四川大學的許多教授,是到過國內各地甚至到過外國的,火車對他們不是陌生的事物,但是他們許多人也提着水壺,帶着乾糧,步行十多里,走到鉄路邊看火車,這是為什麽呢?正在進行思想改造的敎授們,把成渝鐵路通車當作一場政治課來學習,他們從這裏學到了對近代反動統治者的輕衊,更加强了對人民祖國和共產黨的熱愛,成渝鐵路大大加强了人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成都人民現在正期待着成渝鐵路給人民經濟生活帶來的幸福,從此不僅可以燒廉價的煤,使用廉價的棉織品,而且還將在城市裏建築巨大的工廠,把一個消費城市改變成爲生產城市。現在,成都的經濟生活正面臨着一個新時代,國家經濟機關正在根據交通發展的新情况擬訂長遠的經濟發展計劃,工商業家們感到還須從頭作起,他們盤算火車運費和汽車、木船運費的巨大差額,决定降低貨物的成本。一個蔴袋廠的老闆决心出產品質兼優的蔴袋,因爲他有了輸入機器擴充工廠的便利條件。上海、天津、廣州和各省的藥材商人新近麕集成都,已收購了大批藥材。現在,成都為迎接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而忙碌着、(新華社重慶十三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