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波廣大織布工人為了滿足農民需要產量質量大為提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2924
颗粒名称: 甯波廣大織布工人為了滿足農民需要產量質量大為提高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寧波市許多織布廠工人,為了滿足農民需要產量質量大為提高。
关键词: 產量 質量 生产

内容

(本報寧波訊)寧波市許多織布廠工人,經過「五反」學習明白了「爲誰做工」的道理後,認識到積極勞動是工人階級做國家主人翁的態度。因此,在工作中都互相配合,想出辦法織出更多更好的布,來滿足農民兄弟的需要。
   浙東布廠工人都合力支援織布部,一起消滅次布、減少回絲。因此,技工們一有空馬上檢查布機,經紗師傅忙着把軸頭擺平,所以織布的質量就飛快的提高。他們每個織布工人十小時工作,平均能織布四十碼。織布能手余金妹,她織十一碼七五市布就織到四十八碼。全廠的次布率已由百分之三十直降到百分之五。
   織布生產自救工廠工人,展開轟轟烈烈的「反次布」運動後。「爛紆子」已從百分之二降低到千分之一點五。工人們並下决心要消滅「爛紆子」。因此,產品的質量已大為提高。
   合衆布厰工人在五月份每人平均祗織二十五六碼,一百疋布裏有十八疋次布。工人們心裏十分難過,都說:「這怎樣對得起政府呢?」有的連飯也吃不下,甚至哭起來。六月份國家的代織布又發下紗來,染工張雲生一看見二十多件紗,笑着說:「這許多紗,合衆布廠聯營以來,從沒見過。祗有人民政府才這樣照顧我們。這趟一定要織好布啦!」織次布主要原因是各部分工作沒有配合好。工會就動員大家討論,技工分頭研究,裝機摸機性,都下决心要把毛病減少。「瞌睡大王」王元豐,也保證不瞌睡了。區勞動模範倪孝仁帶頭織了四十三碼半,產量大大提高,質量也好了,一百疋棉布…次布祗有三疋。各部分的配合也配合好了,經紗部六個工人的產量超過去年八個工人的產量,軸頭又硬又好。搖紗工郭惠英、周松英每天紆子紗也搖到三百絞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惠英
相关人物
周松英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浙東布廠
相关机构
合衆布厰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寧波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