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加工定貨的三種看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1092
颗粒名称: 對待加工定貨的三種看法
分类号: F427.71
摘要: 1952年6月21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加工定货性质的文章。
关键词: 工厂 定货任务 国营公司

内容

現在一般私營工廠,對於國營公司的「委託加工」和「定貨」有着三種不同的看法:第一種認爲:這是政府的「救濟」工作,在淡季成品滯銷時,就申請「委託加工」,一到旺季,生意好了,就拒絕「委託加工」,完全自產自銷(這種情况,去年旺銷季節,上海和杭州,曾經普遍發生)。第二種認爲:這是政府委託的,不論利厚利薄,都得硬着頭皮來做,反正自產自銷也暫無厚利可圖。樂得把資金存在銀行裏,以「全力加工」來表示自己的「積極」。第三種認爲:我們總的目的是爲了發展生產,繁榮經濟。所以不論代國家加工或自己生產,同樣重要,同樣要依靠國營經濟和工人階級領導,來提高質量,減低成本,在不犯「五毒」的原則下,積累資金,擴大再生產。
   上列三種思想情况,第一種是對於國家的經濟政策,毫無認識的。照目前的情况來說,政府擴大加工定貨,對「舊經濟弱點」暴露後發生困難的廠,是有扶助恢復的重大作用的,但扶助的目的,决不是消極的「救濟」,而是爲了積極的發展,爲了加强國家經濟的計劃性,克服私人經濟的盲目性。如果這些工廠對待國家加工定貨任務存在了用得着時請求「救濟」一下,用不着時又「分庭抗禮」起來的思想,那就是違反了在國營經濟領導下的公私兼顧政策,而是「損公利私」以求盲目發展的表現,「五反」以後,這難道是允許的嗎?
   第二種是以表面的「積極」來掩蓋其對生產的消極態度。他們一面以承接加工定貨敷衍生產,一面却坐擁資金觀望等待,表面上積極生產,實質上擱置資金,等有利可圖時自產自銷,無利可圖時抽資逃貨,而從不想充實設備、改造生產,以做好加工定貨工作。這與第一種思想又有什麽分別呢?
   第三種是比較正確的。但是,把加工定貨和自產自銷同等看待,還是不够的,我們認為:加工定貨比自產自銷是更重要也更有利的。因爲加工定貨,是國營經濟領導私人經濟按照國家經濟建設計劃發展的具體方式,是限制私人經濟的盲目發展的措施,也是「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經營方式之一。——這是新民主主義時期私人經濟向前發展的光明之路。所以,加工定貨,是光榮的任務。爲國家做工作,當然是最重要的;而使自己具有「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性質,加强計劃性,克服盲目性,也是最有利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俞斌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