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伏爾加河——頓河運河所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10684
颗粒名称: 在伏爾加河——頓河運河所見
分类号: K512.55
摘要: 1952年6月16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苏联水利工程建设的文章。
关键词: 苏联 水利工程 运河

内容

去年深秋,當我們從莫斯科南下,到斯大林格勒附近參觀修建伏爾加河——頓河運河的時候,沿途听見盡是無數滿載着木材、器材的快車。它們是這樣多,彷彿所有俄羅斯北部的森林,烏拉爾和莫斯科附近工業區生產的建築器材,都朝着這偉大的地帶搬過來了。
   在日落時我們首次看到運河,一串串的電燈光亮湧現了出來,接連到天際。在電光裏見到的是,一些很高的土堤,沿堤聳立着很多細長的網形的尖頂,這就是流動掘地機的桁木。然而,在我們這裏却看不到一個人。但,就在兩三公里之遙的地方,那裏不分日夜地進行着勞作:每一分鐘那運河的河床都在加深;水閘、放水堰、排水站,都在改變着它的外貌。
   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全部分爲三部分進行:建築一條長一〇一公里的、由伏爾加河通到頓河的運河;利用頓河水閘和動力站造出一個齊姆里安斯卡雅海;最後,造成一個龐大的灌溉工程網0在沒有上工地以前,一個集體農莊的主席對我們說:「在此地周圍二百公里地帶,那些舊的地圖是沒有用的了。頓河正在改變着地理……。」
   第二天淸早,我們參觀了運河上的一個水閘。由於地勢的關係,運河好像一架翻過山頭的水梯,中間最高的水面,比伏爾加河高出八十八公尺,比頓河高出四十四公尺,於是只能在運河上建造十三個用電力操縱的巨大水閘,實行逐段引水。十三個水閘有九個設在伏爾加河方面,四座靠近頓河,每閘水位相差十公尺左右。在通航後,如果一艘船要由伏爾加河去頓河,那就先駛進閘邊一間船室,把兩頭水門關閉,開動抽水機往裏灌水,灌到跟上一段水閘的水面相平之後,開啓室門駛出去,船便升了一級。這樣每升一級只需化五分鐘。向下行航駛時,船室裏就不是灌水而是放水。
   閘門正在建築,那些矗立着的增厚力量的支柱周圍,正灌着混凝土。混凝土塊是用沉重的電力振盪器來平穩地攪動的。而□水門的兩旁有一行行的針形濾水器,像鋼條的圍牆一樣,正在把地中的水抽出去。在河床裏,移動掘地機挖出大堆的泥土;水力挖泥機不分日夜地吸出濕泥。河床在加深着。挖土機把挖掘出來的泥土塡起堤岸,擊土機用巨大的鋼鎚打擊着堤岸。
   所有運河的堤岸全用烏克蘭運來的花崗石舖面,全部面積將超過三百萬平方公尺。這些花崗石足够砌一條由莫斯科到列寧格勒的寬闊公路。
   在工地上所看到的工作人員很少。我們只聽到宏偉的機器聲和鏘鏘的金屬聲。常常是這樣:當掘地機的桁木在我們頭上移過的時候,才看到機器旁有人在那裏工作。機器做着一切事情。在蘇聯,用體力勞動來築路和濬河的時代已成過去了,鐵鏟是差不多要結束它的事業生涯了。
   我們參觀伏爾加河——頓河運河的工地是去來匆匆,而現在,運河已經通航了。那些日子是難忘的,因爲我看見了蘇聯偉大的共產主義建設,同時也看到了我們祖國的光輝遠景。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苗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苏联
相关地名